文化国礼镂胜艺术
金胜《牡丹篇》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她是中国固有的特产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两千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其花大、形美、色艳、香浓,为历代人们所称颂,具有很高的观赏和药用价值。
金胜《花开富贵》己亥年作缅甸国防军总司令敏昂莱收藏
牡丹文化的起源,若从《诗经》牡丹进入诗歌,算起距今约年历史。秦汉时代以药用植物将牡丹记入《神农本草经》,牡丹已进入药物学。南北朝时,北齐杨子华画牡丹,牡丹已进入艺术领域。史书记载,隋炀帝在洛阳建西苑,诏天下进奇石花卉,易州进牡丹二十箱,植于西苑,自此,牡丹进入皇家园林,涉足园艺学。唐代,牡丹诗大量涌现,刘禹锡的“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脍炙人口。宋代开始,除牡丹诗词大量问世外,又出现了牡丹专著,诸如欧阳修的《洛阳牡丹记》、陆游的《天彭牡丹谱》、丘浚的《牡丹荣辱志》、张邦基的《陈州牡丹记》等,宋代有十几部。元姚遂有《序牡丹》,明人高濂有《牡丹花谱》、王象晋有《群芳谱》,薛凤翔有《亳州牡丹史》,清人汪灏有《广群芳谱》、苏毓眉有《曹南牡丹谱》、余鹏的有《曹州牡丹谱》。散见于历代种种杂著、文集中的牡丹诗词文赋,遍布民间花乡的牡丹传说故事,以及工艺美术、音乐、戏剧、服饰等方面的牡丹文化现象,屡见不鲜。
金胜《群芳独尊王》丁酉年作私人收藏
相传,唐玄宗李隆基有一次在后苑沉香亭畔,与杨贵妃一起观赏牡丹。为记眼前美景遂召李白来赋诗,此时诗仙酒醉未醒,半梦半醒之间提笔作《清平调》三首: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玄宗贵妃皆大喜赞叹,马上让李龟年谱成曲让梨园乐人演唱。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唯牡丹花开时节也。
金胜《春醉》戊戌年作私人收藏
牡丹花开之时繁花似锦、绚丽灿烂,其美丽花姿让人为之倾倒,雍容典雅、富贵祥和的形象代表全国人民对明天的美丽憧憬和美好愿景,寓意国家繁荣昌盛、兴旺发达;人们对于牡丹的喜爱,让牡丹花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和优秀品格的象征,也成为美的化身,有纯洁与爱情的象征意义。
金胜《繁花似锦》戊戌年作私人收藏
中国传统文化中,花卉的文化象征意义更有着相当丰富的内容。就牡丹而言,由其花朵雍容华贵,端庄富丽而引发人们诸多联想,派生出与之相关联的一系列文化象征意义,并形成牡丹文化的特色内涵。
金胜《富贵吉祥》庚子年作私人收藏
国家繁荣昌盛的象征
花开时节,繁花似锦,灿烂辉煌。在大唐盛世,全国上下无不为之倾倒,牡丹花季成了首都长安的狂欢节。唐代诗人刘禹锡不禁赞誉:“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正封又有“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的名句,更有皮日休写牡丹的好诗:“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占人间第一春”。北宋昭文馆大学士韩瑜的牡丹诗中,又以“国艳”嘉誉牡丹。自唐宋以来,牡丹成为吉祥幸福、繁荣昌盛的象征,并得以世代延续下来。
金胜《富贵吉祥》癸巳年作日本奈良大学收藏
年,周恩来总理在洛阳说过:“牡丹是我国的国花,它雍容华贵,富丽堂皇,是我们中华民族兴旺发达、美好幸福的象征”。今天,牡丹的这一文化象征意义又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因为她非常贴切地代表了新时代国泰民安,前程似锦的美好景象,具有鲜明的特征,表达了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奔赴小康生活的美好愿景。
金胜《富贵满堂》癸巳年作私人收藏
富裕生活的期盼与追求
至圣先师孔子曰:“不仁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牡丹被赋予富贵的品格,恰恰是牡丹赢得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本质内涵。追求富裕可以说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性。几千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民在追求美好生活的征途上,历经苦难,坚定不移。当代的中国是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牡丹,正代表着人民群众的期盼与追求。
金胜《富贵满堂》己亥年作私人收藏
劲骨刚心、不畏强权的高风亮节
人们喜爱牡丹,还赋予了牡丹能代表中华民族精神力量的优秀品格。“不特芳资艳质足压群葩,而劲骨刚心尤高出万卉”。作为“富贵花”,牡丹并不娇嫩脆弱,她原来生长在莽莽群山中,在黄土高原干旱贫瘠的土地上,她仍然开出绚丽的花朵,正如《牡丹之歌》所歌颂的那样,她真正地表现出“把美丽献给人间”,一种无私奉献的美德。
金胜《富贵图》癸巳年作私人收藏
金胜《国色天香》癸巳年作私人收藏
在人民群众的心目中,牡丹也是美的化身,纯洁与爱情的象征。在西北广为流传的民歌——“花儿”,“花儿”指的就是牡丹,也是对唱双方中,男方对女方的称呼。国尊繁荣昌盛,家重富贵平安,人喜幸福吉祥,这些特点和寓意,牡丹身上兼而有之。
金胜《富贵图》己亥年作私人收藏
牡丹花姹紫嫣红,富丽堂皇,从气质上给人以富贵之感。自宋以来,牡丹即被称为“富贵花”。此说起自宋哲学家周敦颐《爱莲说》,他写道:“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从此,牡丹与“富贵”二字紧密联系在一起。清代菏泽赵世学写《牡丹富贵说》,他写道;“吾观牡丹一花,谷雨开放,国色无双,有独富焉,群芳圃中孰堪比此艳丽者乎?”“即以牡丹之富贵言之,其富也,富而无骄,非君子而实君子者也;其贵也,贵而不挟,非隐逸实亦隐逸者也”。在历代各类工艺美术作品中,牡丹作为富贵的象征,与其他花鸟、山石的巧妙组合,就表现出与富贵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寓意。
金胜《牡丹》丙申年作世界手工艺理事会收藏
金胜《荣华富贵》戊戌年作私人收藏
金胜《万里香》戊戌年作私人收藏
金胜《唯有牡丹真国色》戊戌年作私人收藏
金胜错版《富贵吉祥》庚子年作艺术馆藏
延伸阅读
牡丹(学名:PaeoniasuffruticosaAndr.)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
花色泽艳丽,玉笑珠香,风流潇洒,富丽堂皇,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在栽培类型中,主要根据花的颜色,可分成上百个品种。”牡丹品种繁多,色泽亦多,以黄、绿、肉红、深红、银红为上品,尤其黄、绿为贵。牡丹花大而香,故又有“国色天香”之称。
时珍曰∶牡丹,以色丹者为上,虽结子而根上生苗,故谓之牡丹。唐人谓之木芍药,以其花似芍药,而宿干似木也。群花品中,以牡丹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在甘肃省武威县发掘的东汉早期墓葬中,发现医学简数十枚,其中有牡丹治疗血瘀病的记载。
唐朝时,社会稳定,经济繁荣。唐都长安的牡丹在引种洛阳牡丹的基础上,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当时已出现了种植牡丹的花师。据柳宗元《龙城录》记载:“洛人宋单父,善种牡丹,凡牡丹变易千种,红白斗色,人不能知其术,唐皇李隆基召至骊山,植牡丹万本,色样各不同。宫廷寺观,富豪家院以及民间种植牡丹已十分普遍。据《杜阳杂记》记载:“高宗宴群臣赏双头牡丹”。《酉阳杂俎》载:“穆宗皇帝殿前种千叶牡丹,花始开香气袭人“。《剧谈录》载:“慈恩寺浴堂院有花两丛,每开五六百花,繁艳芬馥,绝少伦比”。
清代熏花已十分普及,据《曹州牡丹-附记七则》载:“右安门外草桥,其北土近泉居人以种花为业,冬则温火煊之,十月中旬,牡丹进御矣“。再据《五杂俎》载:“朝迁进御常有应时之花,然皆藏之窖中,四周以火逼之,隆冬时即有牡丹花,道其工力,一本数十金“。
牡丹不仅是中国人民喜爱的花卉,而且也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珍爱。日本、法国、英国、美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新加坡、朝鲜、荷兰、德国、加拿大等二十多个国家均有牡丹栽培,其中以日、法、英、美等国的牡丹园艺品种和栽培数量为最多。
不同颜色牡丹花的花语红牡丹:这是最常见的颜色之一,象征着富贵圆满,属性为火。紫牡丹:花瓣的颜色为紫色,就像它的颜色一样,花语是“难为情”。白牡丹:高洁,端庄,象征着守信的人。绿牡丹:这个颜色的牡丹花很少见,象征着对生命的期待,用心的付出。黑牡丹:黑色的花朵美得深沉,象征了死了都要爱。但事实上,牡丹花中并没有真正的黑色,我们通常把深红色或深紫色的牡丹叫作黑牡丹。黄牡丹:亮丽富有而华贵。粉牡丹:雍容华贵,简单大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