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深受痛风折磨十几年,西药治疗无效,中医一 [复制链接]

1#

  传统中医认为,痛风者,遍身骨节走注疼痛也。谓之白虎历节风,都是血气、风湿、痰火,皆令作痛。或劳力,寒水相搏。而其或酒色醉卧,当风取凉;或卧卑湿之地;或雨、汗湿衣蒸体而成。痛风在上者,多属风;在下者,多属湿。治疗上面,多活血疏风、消痰去湿,而针对因风寒、温散、除湿化痰等方面,也给出了与其相适应的治疗方子,对症下药,有的放矢。
  
  遍身壮热、骨节疼痛者,是风寒也。
  治疗方剂:解表升麻汤,治遍身壮热、骨节疼痛。
  方剂组成:柴胡、升麻、本、羌活、防风、麻黄、苍术、陈皮、甘草、当归上锉一剂,姜葱水煎,热服,出微汗。
  
  遍身疼痛属虚寒者,宜温散也。
  治疗方剂:
  1.加味五积散,治四肢骨节痛,因虚寒者宜之。
  方剂组成:当归、川芎、白芍(酒炒)、陈皮、半夏(姜炒)、苍术(米泔浸)、茯苓(去皮)、浓朴(姜汁炒)羌活、独活枳壳(麸炒)、桔梗、白芷(各八分)、干姜、肉桂、麻黄、甘草(各五分)、穿山甲(随所痛取甲,烧灰一钱)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枣一枚、麝香少许,水煎温服。
  2.乳香定痛丸治诸风,遍身骨节疼痛,或腿膝痛及筋骨风。
  苍术(米泔浸,二两)、川乌(泡去皮)、当归、川芎(各一两)、乳香、没药(各三钱)、丁香(五分),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黄酒送下。
  
  遍身疼痛属湿痰者,宜除湿化痰也。
  治疗方剂:
  清湿化痰汤:治周身、四肢骨节走注疼痛,牵引胸背,亦作寒热喘咳烦闷,或作肿块,痛难转侧,或四肢麻痹不仁,或背心一点如冰冷,脉滑,乃是湿痰流注经络关节不利故也。
  南星(姜制)半夏(姜制)陈皮、茯苓(去皮)苍术(米泔浸)羌活片芩(酒炒)白芷白芥子(各一钱)甘草(三分)木香(五分,另研)
  上锉一剂,入竹沥、姜汁同服。骨体痛甚及有肿块作痛者,名曰痰块,加乳香、没药、海石、朴硝;头项痛加川芎、威灵仙;手臂痛加薄桂,引南星等药至痛处;脚痛加牛膝、黄柏、防己、龙胆草、木瓜。
  
  遍身走痛,日轻夜重者,是血虚也。
  硫经活血汤,治遍身走痛如刺,左足痛尤甚。左属血,多因酒色损伤,筋脉虚空,被风寒湿热感于内,热包于寒,则痛伤筋络,是以昼轻夜重。宜以疏经活血行湿。此非白虎历节风也。
  当归(酒洗,一钱二分)白芍(酒炒,钱半)生地(酒洗)苍术(米泔浸)牛膝(去芦,酒洗)陈皮(去白)桃仁(去皮,煎炒)威灵仙(酒洗,各一钱)川芎草(六分)汉防己(酒洗)羌活防风(去芦)白芷(各六分)龙胆草(六分)茯苓(去皮,七分)甘草(四分)
  上锉一剂,生姜三片,水煎,空心温服。忌生冷湿物。有痰加南星、半夏各一钱;如身上及臂痛加薄桂三分;如下体并足痛加木瓜、木通。盐炒黄柏、薏苡仁各一钱;如气虚加人参、白术、龟板各七分;如血虚倍四物汤,以姜汁酒浸炒,用红花一钱。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荐:

痛风的“冤家”被找到了,每天吃两口,排出多余尿酸、预防痛风

小小鱼腥草,是高尿酸、痛风的大克星?止痛降酸,屡试不爽!

痛风的“头号劲敌”公布,敞开喝,尿酸回归正常,肾衰竭退避三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