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不足,后天来补”,很多自身身材不太高的父母,怕孩子遗传到自己的身高,所以就在孩子出生后下足了功夫,给孩子补各种维生素、钙片等等,想让孩子后天能够高人一等。
父母的心情利用理解,其实孩子出生后有是3个猛长期,抓住这3个猛长期,做些努力,科学的干预孩子后天身高,孩子多长8公分。
孩子有3个“长高关键期”,家长注意别错过
1、基础阶段—学龄前期
学龄前期(4—6岁)是孩子生长发育的基础阶段。但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经常出现偏食、厌食的现象,影响骨骼中的钙质准备,将直接导致孩子个头矮小,发育期身高增幅减小。
2、突增阶段—学龄期
10—16岁是孩子发育的关键期,孩子的个头好比雨后春笋,“咻咻”地直往上蹿。这个年龄的骨骼发育,基本奠定人体的最终身高。
3、冲刺阶段—青春期
春期,是孩子长高的最后冲刺阶段。女孩大概在16—23岁,男性大概在17—25岁。这个阶段的青少年骺软骨只要还未完全真正愈合,每年还存在着2—3厘米的长高潜能。
此时,合理干预,还能充分挖掘孩子的生长潜能,让他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三大长高期,家长注意要避开这3大误区
误区一:长高就要狂补钙
正解:补钙也要注意控量
孩子长高是需要钙质的补充,但是过量摄入钙补充剂可能导致幼儿骨骺线提前闭合。
所以补钙尽量选择食补,比如牛奶、奶酪等。因为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一般饮食正常的孩子,补钙不会过量。
误区二:拉伸可以长高
正解:运动可以长高,但拉伸器材要辩证对待
研究表明,经常运动的孩子的最终身高,要比不运动的孩子高出2—3厘米。
但是日常生活中总有家长认为,像单杠这样的拉伸运动有助于长高。有些商家为了迎合家长的这种心理,就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拉伸床、拉伸器等。
实际上,这种拉伸运动及辅助器材,只能暂时的增加身体大关节及关节腔间隙,休息后即可恢复,对孩子的最终身高并无益处。
误区三:孩子不长个,就是“晚长”,过两年会长的
正解:“二十三,猛一窜”,这句话并没有科学道理
很多家长发现孩子比同龄人矮了许多,觉得只是"晚长",抱着"等等看"的态度,想着孩子过两年会长的。
家长算一算,如果孩子每年比同龄人少长0.5cm,那么十年后就会少长5cm,确定青春期就能追回吗?
孩子一旦骨骺线闭合,长骨伸长结束,孩子的长高也就无望了。因此,不要盲目乐观地认为"晚长",生长发育是不可育。
三大长高期,环环紧扣,家长做好这3点,孩子多长8公分
1、补钙巧用食补
天然补钙增高菜—牛奶鸡蛋羹
食材:鸡蛋2个、果酱2勺、牛奶适量
烹饪步骤:牛奶中加入白糖
鸡蛋打入碗中,将鸡蛋打散,倒入冷却的牛奶;
放入果酱,搅拌均匀
将蛋液过滤,然后盖上保鲜膜,蒸锅上汽后,将鸡蛋放入蒸锅中蒸十分钟;
蒸好的鸡蛋羹表面放入一些果酱就可以了。
注意事项:蛋液过滤之后再蒸会更加细腻。要趁热给孩子吃才好吃,冷了会有一点腥味的。
2、会睡的孩子长高个,学会这些,让孩子在睡眠中长高
(1)首先要保证孩子睡眠充足,抓住生长激素分泌高峰期
生长激素有两个分泌的高峰期:一个是晚上9点—凌晨1点,特别是晚上10点之后,生长激素的分泌量最高,可以达到白天的5—7倍;另一个是早上5点—7点,这也是生长激素分泌的另一个小高峰期。
所以家长尽量督促孩子晚上10点前上床睡觉
(2)利用睡眠期帮助孩子长高—伏养壮骨帖,中科院创新
含有人参提取物、鹿茸提取物、白芍提取物、红花提取物等
晚上睡觉前,敷于双脚涌泉穴、双腿足三里和肚脐神阙穴这五个部位
激活脑垂体分泌更多生长激素,激发骨骼合成更多有机物质,降低骨龄、延缓骨骺线闭合,从而让骨骼快速生长。
3、拉伸长高,不如多做这2种运动
①跳跃式引体向上
脊背保持平直地蹲着,向上跳起,抓住单杠,并利用跳跃的惯性做引体向上(单杠的高度和双手之间距离由个人不同的情况而定)。每次至少重复6~8次。
②牵引法
站在20—30米的土丘上,放松加速向下跑,然后俯在地板上,由两个伙伴帮助。一个伙伴握练习者的双手腕部,另一个握练习者的小腿下部,两人同时向反方向用力,牵引躯干2—3次,每次12—15分钟,重复6—10次。
这一系列的运动,有助于矫正短腿、脊柱弯曲、扁平足和"O"型腿等形体缺陷,促使骨骼增长,并调节神经和内分泌功能以及各种生理机能,使之达到最佳状态,从而达到增高的目的。
—End—
内容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处理
????
科学长高教授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