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道人?胡星月
有道人专辑,
先向大家拜个大年。
多喜乐,长安宁,岁无忧。
祝大家新春快乐,
出门见喜,百事都如意。
编者按:
好像在很久以前,我和俱乐部的燕铭主席就常常互相介绍说,我们身边都有很棒的服装设计师。我的设计师叫做星月,她的设计师叫做明月。没想到,后来我们发现,她们竟是来自同一个服装世家的亲生姐妹花。
“星月是姐姐,是在大雪天晚上出生的难产娃,那晚有漫天的星星和一轮上弦月;明月是妹妹,恰好是在中秋节出生。”
星月和明月这对姐妹花,如今花开鼓楼,分别坐标在芍园(遇见
三月)和通湖路(有裁定制),拥有自己的一大票拥趸,向人们传递着中式服饰的传统与精致,也传递着姐妹俩的温暖与爱。
芍园里创意园3号楼
1
遇见
三月私人定制
2
今天讲述的,是姐姐星月的故事。
遇见
三月,是星月工作室的名字,
作为创始人,她将工作室定位为时尚的中式私人订制服装工作室。
“因为很爱,所以欢喜。
一切有着岁月的老物件,凝固了岁月的痕迹,
让它更加有一种独特的生命力。”
许多人一直觉得中式是传统的,
遇见三月一直想要表达的设计理念,
“它必须是一种时尚的传统,
然后让这种传统更加地生活化。”
我是星月
“大家好,我是星月。
我家的小家伙刚出生时,我写过一年的流水账,想着多少为他记录点什么。现在他6周岁,再次提笔,是写给自己和三月的文章。它们很像,都像是上天突然丢给了我一个巨大的玩具。
这是三月的开场白,想象中应该很隆重,但我是个端不住的人。想告诉大家,这是一个挺好的地方,有个挺好的人,做出来的衣服也不错,就行了。”
01
外婆的温柔反抗
小学三年级之前,我都在外婆家长大。
外婆是个裁缝,没有受过教育,也不识字。乡下的生活很苦,但她和别人都不一样,别的人嗓门都很大,她永远轻声细语,穿着蓝布对襟的衣服,整整洁洁。一直到很大年纪了,她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依旧是一丝不苟地把头发绾好。
外婆的刺绣做得很好,但她自己从不觉得这是什么特别的技能,我也是在她去世之后,回老家看她留下的东西才发现的。
她一辈子都不知道自己有多好,就像她也从来没有意识到,那种骨子里透露出来的优雅给我带来的影响。
在条件允许下,尽可能让自己过得好一点,优雅一点,这是她对生活最温柔的反抗,也是我创办三月的初衷。
02
绕了一圈又回到起点
因为家里的关系,我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毕业后在北京做了一段时间高级定制,后来回了福州,继续为各大品牌做服装设计。
三年前,我和同学创立了一个服装设计品牌,在公司起步不久的某个下午,我一觉醒来,世界却发生了巨变。
“诶,星月,我们要换项目了。”
“换什么项目啊?”
“农产品电商。”
出生在服装世家的我,从睁开眼睛就是在做衣服,那一刻,我突然开始好奇,我是不是真的热爱服装?会不会只是因为我没有试过其他的路?
后来的那三年,我过得很辛苦。
原本我以为除了服装设计,我可以做另外一些事情,其实也并不是不可以,我也做得挺好。但最后发现,只有这些布料针脚、这些绣花盘扣,能让我真正感到心安,能让我过上一种很认真,很自律,对自己很好的生活。
跌跌撞撞地绕了一些路,又回到最初的起点,但其实没有关系啊,每一段经历都有它存在的意义,至少现在看来,一切都是刚刚好。
03
芍园里的旗袍工作室
年4月26日,是三月正式营业的第一场活动,做的是旗袍民谣音乐会。没什么太特殊的含义,就觉得开业吧,总得做点什么事,告诉人家我开了,而民谣和旗袍又挺搭。
我常常在想,三月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我擅长服装设计,觉得手工做出来的衣服,还是有机械无法替代的温度;我的客人,有人喜欢隆重,有人觉得好看的衣服就该符合日常天天穿;大家都默认我做中式,但其实我还偷偷做了条很霸气的连体裤。
如果总得有个符号给大家,那就当我是做手工定制旗袍的吧。
做手工定制旗袍的三月,在白马河畔的芍园。与芍园一条窄窄的河道隔河相望的,便是车水马龙的白马路。相比之下,三月安静得有如与世隔绝,虽没有特别清高,但也不至于庸俗。
若没有客人,我就一个人呆在工作室,画画稿子,理理面料,浇浇花。院子里有好几家咖啡馆,天气很好的时候,听着鸟鸣伴着花香,日子一天天地就过去了。
04
为面料痴狂的设计师
从三月的第一个顾客开始,我就养成了一种喋喋不休的毛病。不管别人爱不爱听,反正你到了我这个地儿,就要听我说说这些面料怎么来的,这么默默无闻的面料,做出来有多不容易。
我拉着她们讲绫罗绸缎、丝帛纱绢、宋锦云锦,讲做龙袍用的缂丝,工艺繁复到一天只能织几厘米;讲面料上的双鱼纹、双喜纹、祥云、缠枝,这些都是有寓意的。
追本溯源,中国的面料文化能讲的东西太多了。
但其实很少有人会关心一种面料的来源。难道不是,好看,不贵,就可以了吗?
遇到一些客人,愿意听我说很多,我就会很高兴,有时候心一软,就打很多折把衣服卖掉了。看她们穿着我做的衣服,很美,觉得很欣慰,这种成就感,比起金钱给予我的成就感要……差不多吧,毕竟钱也是挺重要的。
其实回头想想,我真的很喜欢服装吗?它可能只是一个承载体而已。就像衣服对于女人,无所谓贵重,更多的是一种态度。虽然这么说很土,但是你把自己收拾清楚了,爱自己,爱生活,才会有更多美好的事情在你身上发生。
05
有温度有生命的旗袍
一件旗袍,从收集面料,到设计成款,到制作版型,再到制衣和最后的手工部分,这些过程我都有参与,所以无比熟悉。普通人眼里的一件衣服,在我的眼里却是一件经过了很多个人的手,有温度有生命的作品。
对这些作品,我很在意,因而奢侈地希望我的顾客也会很在意。幸而上天眷顾,给了我一份手艺的天赋,也给了我很多的好顾客。
三月刚开张不久,有位山西的女生来福州旅游,偶然转到我的工作室,当场就做了一套衣服。一年后当她结婚时,又执意从山西带着她全家人,到三月做了全套的中式婚服。
还有一位顾客姐姐,在我这里做了很多旗袍。后来她女儿回国结婚,也找我定制婚服。紧接着,她女儿的婆婆也找我做设计。那是让我特别感动的一段经历,有一种见证和延续了别人幸福的感觉。
很多顾客在见到给她们定制的新衣服时,总是会特别开心,跟我说谢谢。但我其实也很感谢她们,让我参与了她们生命中很美好的一部分。
当一件衣服不再是机器冰冷的温度,而是有了手的温度,它就有了灵魂。
—余诚
06
《中国诗词大会》
去年年底,我在北京参与了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第四季的节目录制。
于我而言,那是一次很特别的人生经历。接到节目编导发来的邀请时,我的第一念头是拒绝。要一个人在北京待20多天,年底又是工作室最忙的时候,我也自认不是什么能称得上厉害的诗词高手。
但最终我还是踏上了飞往北京的航班,想来也许是因为这么多年来,深藏在心底的对于中国诗词的美好向往吧。
从学校毕业后就再没经历过集体生活的我,在那20多天里跟一群真心喜欢诗词,甚至以之为人生乐趣的人在一起。我的世界里,设计稿、剪刀和绣针短暂地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首首优美至极的唐诗宋词。
.12
美好邂逅
《中国诗词大会》
录制很辛苦,有时候要录到后半夜,但在这样的氛围里很快乐。我还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他们中有监狱的狱警,有卖水果的大姐,有送快递的小哥。他们的工作几乎与诗词挨不到边,但我却在他们的眼里看到了诗词给予他们的鲜活生命力。
这些生命力,正是我在旗袍作品中一直在表达的主题。我有一种感觉,这次经历打开了我内心深处的一个阀门,有些东西正在慢慢地涌出,我越来越理解自己在做的事业了。
07
35岁?一切才刚开始呢
三月的全名,叫做“遇见三月”,由来也很简单,因为是在三月份开的。可能开到某一天,它没有盈利,开不下去了,可能顾客没有我想象的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多人认可我,但是没有关系啊,因为我确实很开心,在做这件事情时,我很幸福。
我遇见了很多朋友,他们闹闹腾腾地来帮我,所有,我都铭记在心。
我从来不觉得自己35岁了,我喜欢看热血的少年动漫,不喜欢听要死要活的情歌,我知道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像爱情一样值得歌唱的事物,你看五月天的歌词写的多好。
我知道自己心底里还住着那个小女孩,每天放学一路狂奔回家看灌篮高手,听胖胖的安西教练说出那句很燃很热血的台词。
在那个小小的屏幕里,安西教练对三井说:直到最后一刻,都不可以放弃希望,一旦心死了,比赛就提前结束了。
三月以后会变成怎样的三月,我不知道,但又有什么关系,一切才刚开始呢,不是吗?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