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五积散,这些名医这么用,范围广,效果好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如何用药         http://m.39.net/pf/bdfyy/

良方导读:五积散,首载于唐代骨科医籍《仙授理伤续断秘方》,到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有微调,五积就是“寒、食、气、血、痰”五积,方剂能解表温里,散寒祛湿,理气活血,化痰消积。宋代以后,这个方剂很受欢迎,辨识准确,效果很好。

五积散

麻黄5克,桂枝5克,干姜5克,白芷10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5克,苍术10克,厚朴6克,陈皮6克,茯苓10克,法半夏10克,枳壳10克,桔梗10克,生姜10克,甘草6克。

适用外感风寒、内伤生冷的表里寒实证。

看到舌淡胖,苔白腻,脉弦紧。

症状症状表现一大堆,脾胃宿冷,腹胁胀痛,呕逆恶心;外感风寒,头目昏痛,肩背拘急,肢体怠惰,寒热往来,内伤生冷,饮食不进;妇人血气不调,经候不调,或闭不通。

这个方剂暗含好几个小方剂

苍术、厚朴、陈皮为运脾化湿消积之平胃散;

陈皮、半夏、茯苓、甘草为主治痰饮之二陈汤;

有治太阳表证的桂枝汤;

又有温化痰饮之苓桂术甘汤;

有养血调经、健脾利湿之当归芍药散;

综观全方,结构严谨,为诸多名方综合的复方。

《医方集解》中将五积散归入表里之剂,称其为“解表温中除湿之剂,去痰消痞调经之方”,“能散寒积,食积,气积,血积,痰积,故名五积散,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能治,其治疗范围,颇为广泛。

咳喘:

(夏度衡,已故全国著名老中医)

刘某,女,33岁,工人年初,产后不慎受风而致咳喘。诊断支气管炎,屡服清热化痰之药不效,渐成哮证。此后连续3年,每逢9~12月必发哮喘,每日2次,恒于夜间3:00~4:00时及凌晨6:00时发作。

胸闷气喘,喉中哮鸣有声,口苦,舌肿胀,色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而润,脉沉细辨证:寒邪客肺。治法:温中发表,化痰利气。用五积散加减:

炙麻黄3g,桂枝5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5g,茯苓10g陈皮6g,法半夏10g,干姜5g,白芷10g,苍术10g,桔梗10g,枳壳10g,甘草6g。水煎服。

忌生冷,并忌食竹笋。服此方5剂,哮喘明显减轻;续服5剂,哮喘基本控制。患者家在新宁,遂带原方5剂返家,以图巩固。

慢性咳嗽:(夏度衡)

明某,男,50岁。年10月就诊。慢性咳嗽20年,加剧2年。患者20年前于感冒后出现咳嗽,因其有目赤、咽痛、二便结涩等症,屡次注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药,目赤则服石斛夜光丸。虽多次求治无效,又以生脉散加蜜紫菀等药亦无效验。近2年来咳嗽加剧,干咳连声,语不成句,已无法在会上作报告。并出现腹痛,渐至腹中憋闷如板,不知何处疼痛。闻诊两肺满布湿啰音。辨证:风寒束肺。治法:解表散寒,温肺化饮。一反前医治法,先令服小青龙汤3剂,病情无增减。再予五积散加减:

麻黄10g,桂枝5g,当归10g,白芍10g,法半夏10g,干姜5g,苍术10g,枳壳10g,桔梗10g,甘草6g。服1周,亦无不适,遂令再服1周。

因患者双肺满布湿鸣,而所服之方药性属辛温,患者所在单位医务室医生甚感疑惑,孰料服五积散1周,肺部啰音逐日减少,连服30余剂,病遂告愈。

卵巢囊肿:

(黄煌,国内经方名家,南中医博导)

C女士,46岁,年9月3日。卵巢囊肿就诊。初诊形中略丰、肤色淡黄,气色尚可,脸色淡黄略暗有少量色斑、大眼睛双眼皮、下眼睑略泡而黯。病史:近来脸色欠佳,久坐后出现下腹坠胀不适感,B超右侧卵巢囊肿(40×35×52mm)。转身易头晕,纳食少,大便干,眠差易醒,醒后难寐。月经规整,经前有乳胀及周身关节酸痛,经期5天,经色暗。既往体健,有乳腺小叶增生史。

查体:舌尖红苔腻润,腹诊、腿诊无明显异常发现。

予五积散加减:

生麻黄5克,肉桂10克,生甘草5克,姜半夏10克,陈皮10克,茯苓10克,苍术10克,厚朴10克,枳壳10克,当归10克,川芎10克,白芍10克,白芷10克,桔梗10克,干姜10克,制附片10克。7剂,每剂服2天。餐后服。

年9月17日第二诊:服药后小腹坠胀不适缓解,脸色变靓,体力精神佳。咽中发干,大便仍干。原方去掉制附片,15剂。餐后服用。每剂服2天。

年11月26日第三诊:11月14日复查B超示右侧卵巢囊肿消失,现工作压力大,失眠多梦,食欲可,二便调。舌质黯淡。维持上方15剂,每三天服一剂。

痤疮:(黄煌)

S女士,29岁,年6月27日痤疮就诊。体格壮实、肤黄脸暗、散发痤疮。身高cm体重64kg。病史:痤疮迁延伴乏力一年余。平素怕冷,晨起关节酸胀麻痛不适,情绪波动大,有偏头痛、耳鸣,餐后易腹胀。梦多睡不踏实、思睡赖床。大便稀溏。曾出现一次四肢肿伴尿少,西医未明确病因。月经正常。现额头及唇周痤疮,疮印暗红,口唇暗、舌苔厚腻,脚不肿。

予五积散加减:

生麻黄10克,桂枝10克,甘草5克,姜半夏15克,茯苓15克,陈皮15克,苍术15克,厚朴15克,白芷10克,枳壳15克,桔梗10克,当归10克,川芎15克,白芍15克,干姜10克。15剂,水煎,每剂服两天。

年7月19日第二诊:面色转红润,乏力思睡改善,痤疮减轻。大便稀。舌淡红胖、苔黄厚腻干。原方15剂,嘱本方可间隔服用3个月调理。

慢性胃肠炎兼带下:

(来春茂,云南已故著名老中医)

年土改时,我们配合下乡防病,在昭通大寨公社,该地是高寒山区,气候严寒,治一李姓妇,年34岁,结婚十年未生育。大便溏泄已有四年,每日3-5次,无脓血,腹部鼓胀疼痛如妊娠状,按之则觉舒适。并下白带甚多,似米泔水般清稀。患者消瘦,怯冷,乏力,舌淡白,苔腻,脉沉细而缓。

证属脾肾虚汗作泻,予五积散细末,每次服一包,日二次,早晚用姜枣汤送服,每包重6克,一周后症情明显减轻,腹胀消退,大便白带均减少,再给药一月继续服用。于年夏季复诊时病痊愈,面色红润,身体健康。

寒热似疟:(来春茂)

魏××,男,52岁,教师。年前来我院门诊。

患者每日下午黄昏时先恶寒、后发热,体温测量在38.5℃左右。烧至一小时即出汗退凉,如疟状,同时感到两臂及腰酸痛,并咳嗽、胸闷、痰带风泡,胃纳呆滞,饮食少思,舌苔白厚,脉虚数。如此已一月有余,经注射复方奎宁,中药服过人参败毒散,小柴胡汤未效。证属寒湿阴邪客于经络,表里俱寒。

予五积散粗末60克,每天煎服30克,葱姜为引,两剂服完,病竟豁然。

体会:五积散是一张综合性的大复方,本方虽为痰、寒、食、气、血五积而设,但对表里内外,脏腑经络之寒湿阴邪,悉皆治之。据所见,在农村行医者大都备有五积散,该方运用范围广泛,医生乐用,群众欢迎,为常用有效验方。

五积散气味辛温,既发汗又温中,开郁顺气,厥功甚伟,为去寒湿之效方。陈修园云:“中脘作痛,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皮毛,内则垢浊停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实者宜五积散(《时方妙用》),又云”表里俱寒,外而头项强痛,内而肚腹亦痛,较桂枝证更甚者服此汤”(《时方歌括》)。

这么多病,辩证只要属于相同类型,五积散都能发挥很好的疗效。你说这是不是一个值得收藏的良方呢?

相关文章:

-名医张鉴铭治慢性腰腿痛验方;-芍药甘草汤,中医止痛第一方;-这回该收藏骨刺、骨质增生验方;-焦树德、朱良春治强制性脊柱炎方;-《肘后备急方》这个治腰痛方有效;-五字诀永别颈椎病;-岳美中,我如何学中医;-岭南名医邓铁涛;-不鼓励老头撞树,但撞背真有用;

-版权:综合整理;

-邮箱:51.tcm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