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医讲坛陕西省名中医裴瑞霞主任医师运 [复制链接]

1#

便秘说起来算不上大病,但却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给人带来许多烦恼。为了缓解便秘,许多人动不动就要吃些泻药,但用药不当,便秘问题不仅会变得越来越麻烦,还可能会出现一系列不良反应。目前临床上应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有:容积性泻药、刺激性泻药、润滑性泻药、渗透性缓泻药、促动力药以及5-HT4受体激动剂等。

容积性泻药

硫酸镁

镁仅有20%会被吸收,未被吸收的镁离子使小肠内渗透压增高,阻止肠道回吸收水分或自肠壁移出水分,增加大肠内容的容积,对肠黏膜产生刺激,引起蠕动增加而通便;另外,镁离子还可直接刺激肠管蠕动,并引起十二指肠分泌释放胆囊收缩素。

每次口服5~20克,同时应大量饮水,也可用水溶解后服用,2~3小时后即排出半流性或水样便。

不良反应:服用大量浓度过高的溶液,可致脱水,同时必须补充足够的液体。镁离子约20%可吸收而经肾排泄,肾功能不良者应慎用。肠道出血病人、急腹症病人、孕妇、经期妇女禁用本品导泻。中枢抑制性药物中毒患者,不宜使用本品导泻排出毒物,以免加重中枢抑制。

聚乙二醇

为一膨胀性泻药,活性成分是聚乙二醇。其为长链聚合物,口服此药后可使肠道液体体积增加,产生轻泻作用。

药理作用有以下几点:1.纯渗透作用,通过氢键结合并固定水分子;2.恢复粪便的正常体积和重量;3.增加粪便含水量并软化粪便;4.促进肠道转运,加强排便反射。

优点:1.无结肠发酵过程,无腹痛和排气反应,不影响电解质平衡;2.无刺激作用,不影响肠黏膜的完整性;3.不产酸,不改变肠道PH,不影响结肠的生理功能;4.不含糖,糖尿病及需低糖饮食的患者均适用;5.即使老年患者,长期服用也是安全的。

由于该药几乎不被吸收,所以没有潜在的毒副作用。用量过大时,可能出现腹泻。

乳果糖

本品为一双糖,属渗透性泻药,吸收差,在大肠内被细菌分解,形成乳酸及醋酸,导致容积性排便并产气。有乳酸血症的患者禁用。

刺激性泻药

酚酞

酚酞口服后在肠道遇胆汁或碱性肠液形成可溶性钠盐,刺激结肠黏膜而促进蠕动,并阻止肠液被肠壁吸收,导致泻下。由于其约15%会进行肝肠循环,所以其作用慢而持久,有的可持续3~4天,较适用于慢性顽固性便秘。一般睡前口服0.05~0.2克。用量大时可引起过度腹泻、腹绞痛。约4%长期应用酚酞的患者会出现过敏反应。婴儿禁用,幼儿及孕妇慎用。

蒽醌苷类

此类药主要是大黄、番泻叶、芦荟等含蒽醌苷的植物泻药。此类药能刺激大肠神经丛而加强蠕动,优点是只刺激大肠故不影响整个消化功能。服用含蒽醌苷类的药物后,尿中会排出大黄酸,尿酸性时呈黄色,尿碱性时呈紫红色。

蓖麻油

蓖麻油本身并无致泻作用,在小肠上部为脂肪酶水解,释放出有刺激性的蓖麻油酸,引起肠蠕动增加。其作用迅速且对全肠道均有刺激作用,致使小肠内容物能于2小时内全部排至大肠,服药后2~6小时排出稀便,并时伴腹痛。由于这些特点,蓖麻油不宜用于一般慢性便秘,仅作清洁肠道用。孕妇忌用。

注意事项1.大黄在小剂量(0.03~0.3克)时有收敛作用,会导致便秘,如需泻下应使用1~5克;2.番泻叶对肠神经有毒性,长期使用可引起神经源性假性肠梗阻;3.番泻叶可引起腹痛、盆腔脏器充血,故月经期或妊娠期患者禁用,哺乳期妇女如果使用,婴儿会出现腹泻;4.蓖麻油在泻下后可有短时间便秘。

润滑性及湿润性泻药

开塞露

部分开塞露里含有甘油,甘油既有润滑作用,又可刺激直肠肠壁反射性地引起排便。

胃动力药

西沙必利

通过兴奋胃肠道胆碱能中间神经元及肌间神经丛的5-HT4受体,刺激乙酰胆碱释放,增加胃肠蠕动收缩,从而增强消化道的动力与协调性。西沙必利为全胃肠动力药,能增加排便的频率,软化粪便及使粪便易于排出。

其不良反应少而轻微,偶有头晕、头痛、肠鸣音增强及出现稀便等。大剂量服用时可导致室性心律失常等问题,故严重心脏病患者慎用。

莫沙必利

餐前30分钟和晚上9时服药。

普卡必利

不影响黏膜敏感性和括约肌功能,报道称其对便秘的治疗比西沙必利更直接,更有效。

微生态制剂

主要有培菲康、金双歧、乳酸菌素片等。

主要药理作用是改善肠道菌群,发酵糖产生大量的有机酸,使肠腔内PH下降,调节肠道正常蠕动,缓解便秘。

直肠粘膜保护剂

当患者患痔疮或肛裂时,剧烈的疼痛可导致肛门紧张性挛缩,久而久之,逐渐形成反射性排便恐惧综合征,引发或加重便秘。针对此类病人,给予直肠黏膜保护剂(如太宁栓剂),可减轻和缓解疼痛,阻断痛-缩恶性循环。

中成药

对于中成药的选用,不可直接针对症状一味攻下,应该仔细辨证,根据不同证型选择适宜的中成药,必要时可选用两种中成药配合使用。

胃肠实热大便干结,数日不通,腹中胀满,疼痛拒按,面赤身热,日哺热甚,多汗,尿赤,时欲饮冷,口舌生疮,口臭,语声重浊,呼吸气粗,舌干,苔黄厚腻,或焦黄起芒刺。

对于胃肠实热的患者,可以使用便秘通软膏外用,同时内服麻仁软胶囊或麻仁润肠软胶囊、麻仁滋脾丸、麻仁润肠丸等。比较以下几种中成药的组方可以发现,麻仁软胶囊和麻仁滋脾丸的泻下力量是最强的,因为其组方中泻下药大黄与行气药厚朴、枳实相配合,增强了泻下作用。其余几种内服药虽然以润肠为主,但其中也均含有大黄或番泻叶,故年老体弱者应遵医嘱服用。

便秘通软膏,组方为牡丹皮、冰片、紫苏梗、沉香、白芷。功能主治为通便消胀,顺气导滞,用于大便秘结,腹中胀痛,胸胁痞满,嗳气腹闷。外用,涂擦肚脐内,按摩30秒。

麻仁软胶囊,组方为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炒)、厚朴(姜制)、白勺(炒)、辅料为棕榈油、氢化棕榈油、蜂蜡、磷脂、色拉油。功能主治为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麻仁润肠软胶囊,组方为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辅料为蜂蜜。功能主治为润肠通便,用于肠燥便秘。

润肠胶囊,组方为桃仁、羌活、大黄、当归、火麻仁。功能主治为润肠通便,用于实热便秘。

通便灵胶囊,组方为番泻叶、当归、肉苁蓉。功能主治为泻热导滞,润肠通便,用于热结便秘,长期卧床便秘,一时性腹胀便秘,老年性习惯便秘。

麻仁滋脾丸,组方为大黄(制)、火麻仁、枳实(麸炒)、厚朴(姜制)、苦杏仁(炒)、郁李仁、当归、白芍。功能主治为润肠通便,健胃消食。用于胸腹胀满,大便不通,饮食无味,烦躁不宁。

麻仁润肠丸,组方为火麻仁、苦杏仁(去皮炒)、大黄、木香、陈皮、白芍,辅料为赋形剂蜂蜜。功能主治为润肠通便。用于肠胃积热,胸腹胀满,大便秘结。

肝脾气滞常表现有大便多日不通、后重窘迫、欲便不得、精神抑郁,噫气频作,胸脘痞闷,胁胀,或经期乳胀,或呕吐上逆,咳嗽气喘,舌苔白腻。

对于肝脾气滞的患者,应使用疏肝行气类中成药加单味通便中成药(如只含单味番泻叶的番泻叶颗粒、只含单味芦荟的舒秘胶囊),同时还可外用便秘通软膏。疏肝行气类中成药可用于便秘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四消丸,组方为大黄(酒炒)、猪牙皂、牵牛子、香附。功能主治为消水、消痰、消食、滞气,导滞通便,用于一切气食痰水,停积不化,胸脘饱闷,腹胀疼痛,大便秘结。

槟榔四消丸,组方为槟榔,大黄(酒炒),牵牛子(炒),猪牙皂(炒),香附(醋制),五灵脂(醋炒)。功能主治为消食导滞,行气泻水,用于食积痰饮,消化不良,脘腹胀满,嗳气吞酸,大便秘结。

沉香舒郁丸,组方为木香、沉香、陈皮、厚朴、豆蔻、青皮、香附、延胡索、柴胡、姜黄、甘草、辅料为蜂蜜。功能主治为舒气开胃,化郁止痛,用于胸腹胀痛,胃部疼痛,偶吐酸水,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郁闷不舒。

开胸顺气丸,组方为槟榔、牵牛子(炒)、陈皮、木香、厚朴(姜制)、三棱(醋制)、莪术(醋制)、猪牙皂。功能主治为理气宽胸,消积导滞,用于气郁不舒,停食停水引起的胸膈痞满,脘腹胀痛,饮食少进。

脾肺气虚大便燥结或软,但数日不通,有时虽有便意,但解下困难,努则汗出气短,甚则喘促,便后虚疲至极,倦怠懒言,语声低怯,腹不胀痛,或有肛门脱垂,形寒面白,唇甲少华,舌淡嫩,苔薄白。

脾肺气虚的患者可服用补中益气丸加番泻叶颗粒或舒秘胶囊。

补中益气丸,组方为炙黄芪、*参、白术(炒)、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炙甘草、生姜、大枣。功能主治为补中益气,用于体倦乏力,内脏下垂。

另外,对于辨证为脾肾阳虚和血虚阴亏的便秘患者,药店难以找到适宜的中成药,应推荐其就医。

特殊人群处理

老年人

主要问题是缺乏运动,同时服用药物过多。治疗同成年人,注意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对于动力不足乳果糖更有效;对那些缺乏活动的患者渗透性缓泻剂或刺激缓泻剂比容积性泻剂更有效;番泻叶和纤维素联合应用比乳果糖单独应用效果好;尽量停用致便秘药物是重要的。

妊娠

增加膳食纤维、饮水及运动是这类患者主要的治疗措施,无效时可服用缓泻剂,但只能短期采用药物治疗;药物安全性是选择泻剂时必须考虑的,容积性缓泻剂比刺激性缓泻剂安全;正常剂量的番泻叶是安全的,但妊娠晚期或妊娠不稳定时要慎重服用;容积性缓泻剂不会进入乳汁,大剂量番泻叶可进入乳汁引起婴儿腹泻和幼儿肠绞痛。

儿童

高纤维饮食和足量饮水是第一位的;避免过量奶制品。如增加纤维素和饮水无效,可给予缓泻剂(最好口服);尽早开始治疗是重要的,因为慢性便秘可导致巨直肠、粪便嵌塞和粪便溢出;为预防粪便嵌塞复发,可长期使用大便软化剂;规律用药是重要的,因为间断用药可引起复发。

糖尿病患者

对那些不能或不愿意增加膳食纤维的患者,容积性泻剂是安全有效的;糖尿病患者应避免缓泻剂如乳果糖和口服山梨醇,因为其代谢产物可影响血糖水平,尤其是1型糖尿病患者。

临终关怀

在疾病晚期,预防便秘是极为重要的。预防脱水和预防性使用缓泻剂是重要的;如果粪便硬,直肠充盈,推荐饮水基础上用丹蒽醌、甘油栓剂或多库酯钠导泻。如果粪便较软,可用刺激性泻剂如番泻叶或比沙可啶;如果结肠充盈并有肠绞痛,可用大便软化剂如多库酯钠。如无肠绞痛,推荐用丹蒽醌,也可用聚乙二醇;乳果糖可代替多库酯钠,但可能可引起浮肿和体位性低血压(液体转移至肠道)。

旅行

尤其是女性,由于旅游打乱了正常的饮食和排便习惯会出现便秘。提早规律饮食和增加蔬菜和水果的食用有助于预防便秘,如果已经出现症状,可服用渗透性缓泻剂(乳果糖,聚乙二醇等)。

子宫切除后便秘

骨盆手术后可出现便秘。子宫切除术引起的骨盆底粘连和骨盆神经的损伤可能是子宫切除术后便秘的原因。

服务

官方

分享 转发
TOP
2#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简称“甲亢”,由多种病因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涉及多个系统,临床表现为高代谢综合征(怕热多汗、心慌、手抖、多食易饥、大便增多、体重减轻、弥漫性甲状腺肿)、眼征(眼突、瞬目减少、眼裂增宽等)、失眠易怒、心率增快等一系列症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们生活、工作、升学、就业等各种压力增大,甲亢的发病率日益增加,有研究统计,中国近5年的甲亢发病率为8.1-13.6/。甲亢可影响全身多个系统,有研究提出约50%的甲亢患者伴有空腹胰岛素、C肽等异常,有2%的甲亢患者患有2型糖尿病。再者本病易误诊漏诊,一旦误诊漏诊,治疗失宜,容易引起甲亢危象,危及患者生命。因此甲亢的早期诊断、治疗十分重要。目前国内治疗甲亢的方法很多,有口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碘治疗、手术治疗等多种方法,一般原则上首选口服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有一定的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医院内分泌科裴瑞霞主任医师致力于探索运用中医中药治疗甲亢的有效方法,笔者临床侍诊,对裴瑞霞主任医师运用秦晋高氏内科“和法”思想治疗甲亢进行了系统的观察,疗效显著。(一)医案实录患者基本信息:高某,女,44岁,年1月24日初诊。主诉:甲功异常2年。初诊:2年前于空军医院查甲功:TSH:5.31uIU/mL,TGAb:.70IU/mL,TPOAb:.80IU/mL,甲状腺B超:提示桥本氏甲状腺炎,诊断:桥本氏甲状腺炎、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25ug/次,1次/日,用药3月停药。年6月患者出现汗出、脱发的症状,未予重视。年10月26日复查:甲功:TSH:0.07uIU/mL,FT4:32.7pmol/L,FT3:11.70pmol/L,TPOAb:.0IU/mL,查血常规:WBC:3.6×/L,HGB:85g/L,MCV:66.7%,甲状腺吸碘率:升高,诊断为:桥本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白细胞减少症、缺铁性贫血,遂予口服甲巯咪唑片5mg,1次/日,年11月13日复查:血常规:WBC:2.87×/L,HGB:88g/L,MCV:65.3%,肝功:ALP:U/L,GGT:U/L,因白细胞显著下降、肝酶升高,故停用甲巯咪唑片。既往患有“缺铁性贫血、脾大,白细胞减少症”,为求中医治疗,年01月24日遂至裴瑞霞主任门诊就诊。症见:自觉颈前肿大,心慌,心率为次/分,胃脘部隐痛,耳鸣,晨起咯痰,色黄,量一般,纳食尚可,夜休差,二便调。末次月经:年01月08日,量少,色红,周期规律。舌红,苔白,脉弦细。中医诊断:瘿病肝郁脾虚兼阴虚证西医诊断:桥本氏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窦性心动过速缺铁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中医治则:疏肝健脾,养阴和胃方剂选择:逍遥散合生脉饮加减处方:醋柴胡6g当归12g炒白术15g茯苓15g白芍15g炙甘草6g醋郁金15g玄参20g麦冬15g五味子6g厚朴10g麸炒枳壳12g。6付,水煎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西医治疗以稳定心率、升白细胞、补铁等对症治疗为主,普萘洛尔片10mg,3次/日,地榆升白片4粒,3次/日,多糖铁复合物胶囊2粒,1次/日,考虑患者白细胞突然下降是服用甲巯咪唑后出现的不良反应,故暂停服用甲巯咪唑片,密观血常规、甲功。二诊:年01月31日,患者诉颈前不适、心慌较前有所减轻,心率--次/分,耳鸣,胃脘部疼痛较前减轻,但全身乏困明显,疲倦懒动,纳食尚可,夜休较前好转,大便不成形,1-2次/日,小便正常。舌红,苔薄白,脉弦细。辨为肝郁脾虚兼气阴两虚证,故于上方去玄参,加用太子参,与麦冬、五味子为伍,取“生脉散”之义,旨在益气养阴,6付,水煎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嘱患者:畅情志,少碘饮食。三诊:年02月14日,患者诉全身乏困减轻,睡眠差,仍心慌,怕热,舌红,苔薄白,脉弦细。根据患者目前情况,考虑肝郁化火,选方仍为逍遥散加减,上方去太子参、麦冬、五味子,加黄芩、薄荷以清泄肝火,加用玄参、知母以清热养阴,少许厚朴用来调畅气机。6付,水煎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至2月25日复诊时,患者上述症状明显改善,但心率仍次/分,裴老师建议患者行I治疗,患者拒绝,并停普萘洛尔片,坚持要中药治疗,故每周复诊,4月29日患者已无心慌,心率在90次/分左右。直至年05月17日,患者甲状腺体积明显减小,耳鸣,夜休欠佳,经量偏少,其余症状均消失,舌红,苔白,脉弦细。复查血常规:WBC:3.07×/L,HGB:82g/L,MCV:67.6%,甲功:TSH:0.01uIU/mL,TT4:.73ng/mL,TT3:2.96ng/mL,TPOAb:.0IU/mL。与之前比较,血常规、甲功均较前明显好转,考虑患者白细胞、血红蛋白仍低,继续给予地榆升白片4粒,3次/日,补铁:多糖铁复合物胶囊2粒,1次/日,口服。中医辨证为瘿病(肝郁化火兼脾肾两虚),治疗当以黑逍遥散加减,处方:熟地黄12g,炒白术15g,茯苓15g,醋柴胡6g,白芍15g,当归12g,炙甘草6g,醋郁金15g,*参15g,砂仁6g后下,竹茹6g,龙胆6g,地骨皮15g,6付,水煎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年06月21日,患者诉服药后心率波动在70-80次/分,甲状腺未见明显肿大,月经量仍偏少,带下色黄,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辨证为瘿病(肝郁化火兼脾虚湿热证),治疗以滋阴清热,健脾化湿为主,方选小柴胡汤加减,处方:北沙参15g,醋柴胡10g,姜半夏10g,炙甘草6g,砂仁6g后下,厚朴10g,黄芩6g,连翘10g,川芎10g,郁金15g,炒山药30g,6付,水煎ml,分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余治疗同前。患者依从性良好,此后坚持在裴老师门诊服用中汤药,以小柴胡汤加减治疗,至年09月20日复诊,患者诉心慌、气短不明显,月经量较前稍多,色可,周期规律,带下色淡,未诉其他不适。血常规:HGB:97g/L,WBC:4.86×/L,MCV:70.6%,甲功:TSH:0.mIU/mL,TT4:nmol/mL,TT3:2.25mol/mL,FT4:19.20pmol/L,FT3:5.89pmol/L,TPOAb:IU/mL(WBC、T3、T4、FT3、FT4均在正常范围)。患者临床症状与实验室检查指标均较前明显改善,嘱患者继续门诊中汤药以及纠正贫血等对症治疗,定期复查甲功,调饮食,畅情志,勿劳累。(二)医案分析本案患者为中年女性,年逾四十,本就肝火旺盛,加之生活、工作压力偏大,平素脾气急躁,直接会影响人体肝脏疏泄,肝为木,喜条达,恶抑郁,情志不畅,则会导致肝郁气滞,肝郁日久化火化热,正如《灵枢·经脉》中载:“肝足厥阴之脉……循股阴,入毛中,环阴器,抵小腹,挟胃,属肝,络胆,上贯膈,布胁肋,循喉咙”,故而肝经郁火循经而行,抵小腹时,因肝火旺盛、疏泄失宜,肝司血海功能失常,故出现经血量少,挟胃脘时,横逆犯胃,则出现胃脘隐痛,循喉咙时,导致颈前以及咽部经络不通,故而出现咯痰以及颈前肿大的症状,故发为瘿病,又因火热日久,耗气伤阴,心为肝之子,故尤以心气阴两虚为主,心神无以濡养,因而出现心慌、气短、夜休差的症状,肝郁影响脾胃运化,故而出现纳差的表现。总而言之,本案患者因情绪不佳,导致肝脏气机紊乱,阴阳失衡,主要病机为“肝脏气机紊乱”,因此裴瑞霞主任医师运用秦晋高氏内科学术流派“和法”核心思想,通过调畅气机、调和阴阳之原则,进行遣方派药,运用小柴胡汤、逍遥散二方加减辨治,收获良效,为此案中的敏感体质患者(服用西医抗甲状腺药物出现严重副作用及不良反应)寻找到了新的治疗途径。(三)选方意义本案中裴老师主要选择了两个方剂,一是逍遥散,二是小柴胡汤。逍遥散源自《太平惠民合剂局方》,一诊时,方中的柴胡可疏肝解郁,兼能疏散肝火,炒白术、茯苓联合可健脾化湿,白芍、当归可养阴柔肝,兼加醋郁金不仅可辅助柴胡疏肝解郁,还可清心凉血,改善睡眠,厚朴、枳壳为裴老师常用药对,用以调和五脏气机,尤以肝脾(胃)气机为主,患者因郁久耗伤阴津,因而加用玄参以清热养阴、麦冬、五味子以养阴、敛阴,三药合用旨在滋养阴液,炙甘草与上述醋炙药物联用,取“酸甘化阴”之义,全方重在疏肝健脾,养阴和胃。此后裴老师坚持以“逍遥散”为主方加减辨治,直至年6月21日,患者肝郁日久,阴虚生内热,故舌红苔黄,脾虚生湿热,故带下色黄,裴老师辨证为瘿病(阴虚内热兼脾虚湿热证),治法以滋阴清热,健脾化湿为主,及时调整方剂为小柴胡汤加减,方中醋柴胡入肝经,用以疏肝解郁,清泄肝火,黄芩、连翘联用以增清热泻火之功,以北沙参代替原方中的人参并与炙甘草为伍,以滋养肝阴,方中重用炒山药以补益脾气,配合厚朴、砂仁行气化湿,姜半夏燥湿化痰,裴老师组方选药时,往往注重气机的通畅,因此善用醋郁金、川芎,二者均入肝经,联用可增强调畅气机之功,全方以滋阴清热为主,健脾化湿为辅,兼以调畅气机。裴老师认为若阴阳平衡,气机调和,脏腑功能正常,气血津液各司其职,人体则“和”。裴老师临证擅长“调和”、“和解”,认为上方为和解方剂的代表方,具有用药轻灵、加减灵活、配伍精巧的特点,因此善用上述二方,临证组方随症加减,所用药物价廉可见,所治患者效果显著,着实体现了“简便验廉”的用药特色。裴瑞霞主任医师通过三十余年的临床工作,发现临床上有很多疾病,服用西药治疗时出现严重副作用以及不良反应,因此一直致力于探索纯中药治疗诸多疾病,目前裴老师临床上运用纯中药治疗糖尿病、甲亢(亚临床甲亢)、甲减(亚临床甲减)、甲状腺结节、痛风、更年期综合征、代谢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等,已取得满意疗效,正在进行系统整理及研究。裴瑞霞主任简介主任医师陕西省中医重点专科、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学科带头人陕西中医药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级名老中医高上林工作室负责人、秦晋高氏内科流派第四代代表性传承人西安市干部保健局专家陕西省名中医、西安市首届名中医第二批国家级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师从首届全国名中医高上林先生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普专家西安市有突出贡献青年专家第九届“中国医师奖”获得着首届“西安之星”获得者西安市第十三届*代会*代表。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第一届内分泌与代谢病学专家委员会委员及第二届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届、第四届理事会理事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第四届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陕西省中医药学会专家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康复医学会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西安医学会第五届内分泌糖尿病学分会常委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获省市级科技进步奖7项,出版著作6部。培养硕士研究生20余名,学术继承人7名,传统师承人员3名。擅长诊治糖尿病及其急、慢性并发症,甲状腺疾病,下丘脑-垂体疾病,性腺疾病,代谢综合征,脂代谢紊乱(高脂血证),痛风及高尿酸血证,骨质疏松症,更年期综合征以及内科疑难杂证。门诊时间:周一上午、周四下午内分泌科专家门诊周二上午国医馆医院医联体单位——医院专家门诊

来源:内分泌科张泽群

编辑:宣传科刘渭伊

审核:内分泌科裴瑞霞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