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药炮制百刀槟榔 [复制链接]

1#

▲点击视频观看槟榔炮制全过程

樟帮、建昌帮、禹州帮等以"薄"为美,都有"白芍飞上天,槟榔一百零八片"的说法。故而“百刀槟榔”是帮派内与帮派间秀刀工的首选,需将一枚小小的槟榔种子切出张薄片。

来源

本品为棕榈科植物槟榔的干燥成熟种子。原药材近圆锥形或扁圆锥形,表面淡棕黄色或淡红棕色,具微凹下的网状沟纹,底部中央有凹陷的珠孔,其旁有一明显瘢痕状种脐。断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以个大、坚实、身重、断面色鲜艳、无破裂者为佳。

炮制历史沿革

南北朝刘宋时期有“凡使,先以刀刮去底,细切”(《雷公》)。唐代有“捣末服”及煮熟蒸干后用(《新修》)。宋代炮制方法较多。有炒(《圣惠方》)、炮(《博济》)、烧灰存性(《旅舍》)、面裹煨、吴茱萸炒(《总微》)、火煅(《朱氏》)等多种炮制方法。明代基本沿用宋代的炮制方法,并增加了麸炒法(《普济方》。清代有醋制(《本草述》)、童便洗晒(《幼幼》)、酒浸(《大全》)等法。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炒黄、炒焦等。现版药典收载槟榔,炒槟榔和焦槟榔。

炮制方法

1.槟榔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水浸泡3~5天,捞出,置容器内,经常淋水,润透,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

2.炒槟榔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文火加热,炒至微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3.焦槟榔取槟榔片,置炒制容器内,用中火加热,炒至焦黄色,取出晾凉,筛去碎屑。

成品鉴别

生品

槟榔为圆形薄片或不规则碎块。边缘为淡黄棕色或淡红棕色;切面可见棕色种皮与白色胚乳相间的大理石样花纹,有的中央有裂隙,呈线形或半月形。气微,味涩、微苦。制品

槟榔炒槟榔形如槟榔,表面微黄色,微有香气。焦槟榔形如槟榔,表面焦黄色,具香气。

性味功效

性:温味:苦、辛功效:杀虫消积,降气,行水,截疟。主治:用于绦虫、蛔虫、姜片虫病,虫积腹痛,积滞泻痢,里急后重,水肿脚气,疟疾。杀虫应生用,消积、行气、利水宜炒用。焦槟榔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泻痢后重。

炮制作用

槟榔生品力峻,炒槟榔可缓和药性,以免克伐太过而耗伤正气,并能减少服后恶心、腹泻、腹痛的副作用。炒槟榔和焦槟榔功用相似,长于消食导滞。用于食积不消,痢疾里急后重。但炒槟榔较槟榔作用稍强,而克伐正气的作用也略强于焦槟榔,一般身体素质稍强者可选用炒槟榔,身体素质较差者应选用焦槟榔。参考文献:[1]明.万历十九年辛卯彩绘稿本.补遗雷公炮制便览[M].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存,.[2]金世元.金世元中药材传统鉴别经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3]谌瑞林.樟树药帮中药传统炮制法经验集成及饮片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4]龚千锋.中药炮制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5]赵中振.百药炮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往期文章精选: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