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手术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中药白芍的植株就是芍药。芍药花大色繁,美艳喜人,仅次于牡丹。宋朝诗人陆佃在《埤雅》中写道:“今群芳中牡丹品评为第一,芍药第二,故世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
恋人离别相赠定情
芍药有“将离”、“可离”、“离草”之称,是古人尤其是男女间惜别相赠之花。《诗经·郑风·溱洧[zhēnwěi]》云:“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意思是说,少男少女们,互相调笑戏谑,临别时送一支芍药订约。古代的勺通芍,有约的意思,而药字,去掉草头就是约,有邀约的意思。短短几句,呈现出一幅淳美的古代风俗画,让我们仿佛能听到芍药花瓣间传来爱情的动听声音。
春天的尾巴
唐宋文人称芍药为“婪尾春”,婪尾是最后之杯,芍药花开于春末,意为春天最后的一杯美酒,芍药花开也代表春天即将离去。由此我们也可以猜想,古代恋人离别相赠以芍药,岂不是因为它代表“春天的尾巴”,彼此要好好珍惜大好的青春呢?
牡丹芍药,本非凡种
古代民间传说,牡丹、芍药都不是凡花种,由于人间瘟疫盛行,玉女或者花神为救世人盗了王母仙丹撒下人间,结果一些变成木本的牡丹,另一些变成草本的芍药。
芍药是中国古代的著名观赏花卉,又因为其容易成活,大江南北都有广泛栽培,但是花色品级千差万别,开花绝好的品种成为贵族士大夫们附庸风雅的竞逐之物。
讲一个“四相簪花宴”的故事
北宋年间,韩琦镇守扬州时,禅智寺的芍药圃中,忽有一株芍药开了四朵大花,花瓣深红,腰有金线,便是叫金带纬的芍药了。这种芍药前所未有,极是珍异。下属禀报上去,韩琦驾临观赏,十分喜欢,见花有四朵,便想再请三位客人,一同赏花。那时扬州有两位名人,一是王珪,一是王安石。韩琦心想,花有四朵,人只有三个,未免美中不足,另外请一个人吧,名望却又配不上。正在踌躇,忽有一人来拜,却是陈升之,这也是一位大名士,不期巧在扬州。韩琦大喜,次日在芍药圃前大宴,将四朵金带纬摘了下来,每人头上簪了一朵。这故事叫做“四相簪花宴”,这四人后来都做了宰相。
白芍赤芍,同根异性
讲到中药白芍,不得不提到它的同种姐妹——赤芍。其实它们古代没有区分,《神农本草经》中就统称芍药。赤芍、白芍都是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根据培植资源类型和加工方法的不同而区分。白芍多为栽培种,根除去头尾及须根,刮去外皮,置沸水中煮至透心,立即捞出放入冷水中浸泡,取出晒干。赤芍则多为野生种,除去跟头、须根及泥土,晒干后直接入药。
随着对白芍、赤芍药用功效不同的深入认识,南北朝陶弘景开始将芍药分为白芍、赤芍两种。
《本草经疏》中记载“赤者利小便散血,白者止痛下气,赤行血,白补血,白补而赤泄,白收而赤散”,就非常清楚地道出了两者的性效。白芍长于养血调经,敛阴止汗,平抑肝阳;赤芍则长于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清泄肝火。两者皆能止痛。
入药名方一:逍遥丸
白芍可养血柔肝止痛,适用于妇女肝血不足、冲任亏虚所致的月经不调、痛经及胎产诸病,有“调经要药”之称。中医认为妇女以血为本,血常不足气或有余,若情志不遂,肝失条达,则肝气横逆,出现胁痛、抑郁等症状。著名的中成药——逍遥丸,方中就以白芍、柴胡二者为君药,白芍养血以柔肝之体,柴胡疏泄以顺肝之性,达到疏柔并用的效果,再配以其他药味,成为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的经典名方。
入药名方二:乌鸡白凤丸
当然白芍最早出名,是在名方“四物汤”中。其中白芍与熟地、当归、川芎四味同用,构成补血的要方,用于治疗血虚诸证,无论寒热皆可以加减应用。乌鸡白凤丸就把四物汤中四味药全囊括进去了,成为慈禧太后最喜欢的,填精益髓、气血双补、调经止带的御药。
白芍(植物药)
01
为毛莨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主产于浙江、安徽、四川等地。切薄片,生用,或炒用、酒炙用。
02
乌鸡白凤丸、逍遥丸等。
03
苦、酸,微寒。归肝、脾经。
04
平肝止痛,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05
本品苦酸甘,微寒,入肝、脾经。功善平肝止痛,养血痛经,敛阴止汗。主治血虚阴亏,肝阳偏亢诸证。又白芍长于养血柔肝,缓急止痛,对肝阴不足,血虚肝旺,肝气不舒所致的胁肋疼痛、脘腹四肢拘挛作痛,治之有良效。且能敛阴和营而止汗,治阴虚盗汗及营卫不和之表虚自汗。
06
1.用于头痛眩晕,肋痛腹痛,四肢挛痛。本品有养肝阴,调肝气,平肝阳,缓急止痛之效。治肝阳上亢的头痛眩晕,常与生地黄、牛膝、石决明等同用;治肝郁胁肋疼痛,常与当归、白术、柴胡等同用,如逍遥丸;治肝脾不和,腹痛泄泻,常与防风、白芷同用;治脘腹手足挛急疼痛,常与甘草同用。
2.用于肝血亏虚,月经不调。治肝血亏虚,面色萎黄,或月经不调,崩漏等,常与当归、熟地黄等同用;若阴虚有热,月经先期、量多,或崩漏不止,常与阿胶、地骨皮等同用。
3.用于阴虚盗汗,表虚自汗。治阴虚盗汗,常与生地黄、牡蛎、浮小麦等同用,以敛阴而止汗;治营卫不和,表虚自汗,常与桂枝同用,以调和营卫而止汗。
07
不宜与藜芦同用。阳衰虚寒之证忌用。
往期
回顾
向上滑动阅览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期(地黄)为什么叫它“地髓”?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期(熟地黄)“张熟地”指的是谁?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期(山茱萸)谁是六味地黄丸的骨鲠之臣?谁是“救脱第一要药”?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4期(吴茱萸)重阳节插茱萸,是“吴茱萸”还是“山茱萸”?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5期(山药)世间有此物,皇帝何嚣狂?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6期(牡丹皮)武则天冲冠一怒为哪般?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7期(茯苓)你会区分白茯苓、赤茯苓、茯神、茯苓皮吗?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8期(泽泻)范仲淹为什么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9期(阿胶)“阿胶止黄河之浊”啥意思?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0期(黄芪)没有它,不信中医的胡适几乎坐以待毙!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1期(*参)它原来是人参吗?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2期(明*参)“留得青山在”,它已是濒危物种!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3期(人参)俗如棒槌,雅如状元,人参“何求”?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4期(丹参)三伏天穿棉大衣的人有救吗?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5期(苦参)比哑巴更说不出的味道!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6期(当归)“文无”之名何解?忠孝不能两全!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7期(白术)不见五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8期(牛黄)扁鹊无心插柳,妙手回春!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19期(水牛角)慈禧太后的“洗脚水”能治病?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0期(麝香)环肥燕瘦,倾城倾国!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1期(珍珠)云散风流岁月迁,君恩曾不减当年!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2期(朱砂)谁排《神农本草经》第一位?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3期(雄黄)为什么“信口雌黄”不作“信口雄黄”?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4期(栀子)与我同心栀子,报君百结丁香!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5期(郁金)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药典是谁?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6期(冰片)天长地久有时尽,唯将旧物表深情!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7期(鸡血藤)汁如鸡血,殊胜无比的“空行母”!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8期(紫河车)阴阳之交,乾坤之始,胎兆而乘载于万里天河!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29期(骨碎补)治疗牙齿松动,缺不了这味中药!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0期(漏芦)松花江畔紫花生,青囊未传自有传!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1期(五味子)实至名归的五脏调养佳品!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2期(牛膝)走而不守,以通为补,引血下行!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3期(肉桂)西施喑哑难成曲,肉桂奏功只为寒!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4期(龙眼肉)龙眼无罪,怀璧其罪!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5期(大枣)鲁迅说“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6期(酸枣仁)归脾丸、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丸的异同!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7期(菊花)待到秋来九月八,满城尽带黄金甲!
芝味本草——“健康中国”科普系列第38期(野菊花)野菊花是野生的菊花吗?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