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约向俄罗斯田径说ldquo不ld http://www.hafeiqichec.com/gjdl/19925.html更年期的中医辨证及综合治疗
随着医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类寿命在明显延长,中国已经不可抗拒地步入老龄化社会。要实现健康老龄,必须重视更年期保健。因此更年期和绝经后妇女的健康保健和疾病防治,则是医学界乃至整个社会所面临的重要任务。
更年期综合征是女性在绝经期前后,由于卵巢功能衰退,引起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功能失调,出现以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及精神神志改变为主的症候群,临床主要表现为潮热多汗、烦躁易怒、心悸失眠、头痛口干、眩晕、耳鸣、失眠多疑、疲乏、关节痛等。
据统计,约87.5%的女性在更年期内会出现更年期症状,比如潮热、汗出、心悸等,虽然众多女性为更年期所苦,但很多人并不知如何选择合理的治疗方式。
更年期综合症如何治疗,成为大家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外较常采用性激素治疗,如雌激素替代疗法。但雌激素的应用必须有实际需要和指征,长期应用还需要监测肝肾功能。
西医学对本病主张运用激素替代疗法,但由于其存在禁忌症和副作用,所以在应用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汉代名医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经典药方“甘麦大枣汤”。浮小麦30克,炙甘草10克,大枣9枚,将三味药用大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5分钟,睡前服用,连服10天。有养心止汗、宁神除烦、调和脾胃的功效。
中医认为,更年期综合症属“脏燥”、“郁症”范畴,主要是由于肝气郁结,气机不畅,肝、肾气虚所致阴阳不平衡,脏腑气血不协调而形成,因此调理以补肝肾为主。
可以发挥整体良性调节作用,其在有效缓解更年期综合征症状的同时,还可以清除或减少妇女老年病的易患因素,对更年期妇女的防病保健也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该法简便易行,疗效显着,安全经济,无任何毒副作用,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一、肝肾阴虚
1、中药
治法:滋补肝肾,育阴潜阳。
处方:生地、山药各15克,枸杞子、女贞子、山萸肉、白芍、首乌各12克,丹皮、茯苓、泽泻各10克,生龙牡各30克(先煎)。
加减:血压高加珍珠母;腰痛加川断、桑寄生;失眠加夜交藤、合欢皮。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刮痧法:取大椎、肩井、膏肓,神堂穴,配刮气海至关元、血海、三阴交、5次。血枯加刮脾俞、章门、足三里,血滞加刮肝俞,太冲经穴部位。重刮主刮穴位及肝俞、太冲经穴部位3分钟左右;轻刮其他经穴部位3至5分钟。
3、拔罐方法:
①找到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次髎穴,用热毛巾清洁以上穴位区域。
②迅速将火罐拔在肝俞穴、脾俞穴、肾俞穴、次髎穴上,留罐10分钟。
③患者取仰卧位,找到关元穴,用热毛巾清洁关元穴。
④用拔罐器将气罐拔在关元穴上,留罐10分钟。
⑤找到足三里穴,用热毛巾清洁足三里穴。
⑥用拔罐器将气罐拔在足三里穴上,留罐10分钟。对侧以同样方法操作。
⑦找到同侧血海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用热毛巾清洁该穴区。
⑧用拔罐器将气罐拔在血海穴、阴陵泉穴、三阴交穴上,留罐10分钟。对侧以同样的方法。
4、针灸
治则:益肾宁心、调和冲任、疏肝健脾、畅达情志,脾肾阳虚者针灸并用
处方:百会、关元、肾俞、太溪、三阴交。
电针:取三阴交、太溪。
方式:针刺得气后接电针仪,用疏密波弱刺激,以病人稍有刺激感为度,通电20~30分钟。每日1次
5、穴位埋线:
取穴:三阴交、关元、气海,带脉
配穴:虚证加足三里、肾俞、脾俞、胃俞、气海;实证加合谷、肝俞、血海、内关、行间、中极、太冲。
疗程:20天埋线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例,痊愈60例,好转95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89.6%。
二、心肾不交
1、中药
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处方:黄连、黄芩、甘草各6克,白芍、枣仁各15克,阿胶(烊冲)、百合、知母各10克,鸡子黄2枚。
加减:烦躁不安、易惊醒加龙骨、牡蛎、磁石;健忘多梦加琥珀、莲子心。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火罐治法
选穴:心俞、脾俞、内关、神门。
方法:单纯拔罐法,留罐10分钟,每日1次,5次为1疗程。
3、艾灸治法
第一取穴神门,太溪,三阴交,大陵,艾条温和灸,每次选用两到三个穴,每穴十五分钟,灸至局部红晕、温热为度,每天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第二取穴,脾俞,心俞,神门,足三里,中脘,丰隆,足三里,公孙,艾条温和灸,每穴十分钟,灸到局部红晕为合适用艾柱隔姜灸,用黄豆大小的艾柱,每穴五到七壮,皮肤有灼热感时移除,每天或者是隔天一次,十次为一个疗程
4、刮痧治疗取穴:脾俞、心俞、神门、三阴交。
刮拭顺序:先刮背部心俞至脾俞,再刮前臂神门
刮拭方法:补法。
方义:脾俞、三阴交健脾益气养血;心俞、神门养心安神定悸
5、针灸治疗治法: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主穴:神门、太溪
随病配穴:
不寐配心俞、三阴交,
健忘配心俞、四神聪
眩晕配百会、照海
脏躁配劳宫、太冲
盗汗配阴郄、复溜
三、肝气邪结
1、中药
治法:疏肝理气,清热养阴。
处方:柴胡、白术、茯苓、赤白芍各12克,当归、丹皮、郁金各9克,川芎、陈皮、甘草、薄荷(后下)各6克。
加减:口苦躁怒加黄芩、栀子、龙胆草;舌青紫有瘀斑加桃仁、红花。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针灸治法
方法:酒精消毒上脘、中脘、下脘、太冲、中封穴位,针刺上述穴位,太冲用泻法,其余穴位平补平泻,针刺30分钟后起针。每日1次。一般针刺1次即见效果,连续针刺3~5次可明显缓解。
四、脾肾阳虚
1、中药
治法:温补脾肾。
处方:炮附子、炮姜各6克,*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各12克,炙甘草6克。
加减:便溏加山药、扁豆;偏肾阳虚加熟地、山萸肉、肉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针灸并用
针刺穴位:脾俞、胃俞、肝俞、肾俞、命门、中脘、足三里、天枢、太溪、照海、阴陵泉。
针加灸:丰隆、阴陵泉
艾灸的时间要根据灸量来定,时间一般在15到20分钟就可以了。可以选取涌泉、足三里、关元、内关(取内关穴的原因是因为你还有失眠健忘的症状)四个穴位,每天艾灸30到40分钟,以局部皮肤潮红为度。
五、肾阴阳俱虚
1、中药
治法:益肾阴,温肾阳,泻虚火,调冲任。
处方:仙茅、仙灵脾、巴戟肉、山药、太子参、女贞子、菟丝子、桑椹子各10克,熟地、首乌各18克,知母9克。
加减:失眠心慌明显加舍欢皮、百合;烦躁不安加龙齿、牡蛎。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2、针灸穴位
太溪穴
太溪穴位于内踝与跟腱之间的凹陷中。是足少阴肾经原气聚集的穴位,经常按压太溪穴,可以滋补肾阴,补肾气,温肾阳,对头晕耳鸣,失眠多梦,畏寒怕冷,等肾阴阳两虚的患者具有调补作用。
气海
气海穴,又叫丹田,位于肚脐下两横指。丹田是元气的海洋,真气生发的地方,是人体生命动力的发源地。按摩气海穴可以促进五脏六腑,经络气血的新陈代谢。
关元穴
关元穴位于肚脐下四横指,也就是气海穴再往下两横指。是储藏人体原阴原阳的地方,也是收藏肾精肾阴的地方。可以起到滋阴养肾、填精益髓的作用。
肾俞穴
背部和肚脐眼儿正对的地方就是第二腰椎,第二腰椎脊突下旁开两横指就是肾俞穴,肾俞穴是养肾补肾的专用穴位。
命门穴
在背部中间正对着肚脐儿的那个点儿,就是命门穴。储藏命门之火的穴位,是温暖全身的原动力,命门火衰就会出现畏寒怕冷、手脚冰凉、五更泄,命门穴不仅可以温补命火,还可以起到强肾固本的作用,是调理肾阴阳两虚的好穴位。
足三里穴
外膝眼下四横指就是足三里穴。足三里穴是足阳明胃经的穴位,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
通过对脾胃功能的调理,可以使气血更加充足,肾气肾精才能得到充分的补充。
三阴交穴
内踝上四横指,就是三阴交穴,三阴交穴是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和足少阴肾经(肝脾肾)三条阴经的唯一交汇点,是足三阴经精血聚集的地方,如果要想通过按摩一个穴位来达到调补肝脾肾三脏精血的作用,三阴交无疑是首选。
妇科五穴
定位:手背大拇指第一节外侧,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合计五穴。
解剖:固有掌侧指神经皮下浅枝、子宫神经、六腑神经。
取穴:手背,当大拇指第一节外侧,距中央二分半处,从掌指横纹起,每上二分一穴、至第二节横纹止,合计五穴。
康复
付强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