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白癜风原因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401279.html立马收到明日猪价!
10余省份曾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核酸阳性
记者梳理发现,自今年6月以来,北京、辽宁、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广东、陕西、江苏等10余省份,都曾在进口冷链食品或包装物上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
6月11日,北京在连续56天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后,再次出现本地病例,感染“源头”被锁定为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市疾控中心、北京市预防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等单位后来联合发表的一篇论文指出,北京新发地疫情病毒起源于冰鲜三文鱼所在的海鲜区域。
7月3日,大连海关从装载厄瓜多尔生产的冻南美白虾集装箱内壁一个样本及虾的三个外包装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7月22日起,陆续通报大连凯洋世界海鲜股份有限公司海产品加工车间的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疫情特征提示,冷冻海鲜产品的加工处理工作场所有利于新冠病毒传播。
9月下旬,青岛港疫情显现。24日,两名冷链产品装卸工在“应检尽检”人员检测中,被确诊为无症状感染者。之后的疫情溯源,从搬运的进口冷冻鳕鱼外包装阳性样本中检测分离到活病毒,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提示“新冠病毒以冷链物品为载体具备远距离跨境输入的可能”。
北京新发地疫情历时40天,累计确诊病例例,其中5名危重型、21名重型;大连“7·22”疫情历时39天,累计报告本地确诊病例92例、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6例;青岛港疫情当时仅发现2例无症状感染者,16天后所有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
“三起疫情,一起比一起发现得早,规模也越来越小。这是我们不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的结果,及时发现处于早期的感染者,才能把疫情控制在萌芽中。”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认为。
资料图:市场监管和疾控人员对货物进行查验和抽样检测。上海市场监管局供图
生鲜类食品进口高度依赖冷链物流,相伴而来的是潜在的感染风险
近年来,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进口食品量增长迅速。
11月7日,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发布《年中国进口食品行业报告》指出,年中国进口食品金额高达.1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来源地达个。从金额来看,17个品类中,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肉类及制品、水海产品及制品、乳品,进口额均超过亿美元。前五大食品进口来源地分别是新西兰、澳大利亚、泰国、印度尼西亚、巴西。前三大口岸分别是上海口岸、天津口岸、深圳口岸。
报告称,尽管当前新冠疫情使国际交往受到了很大影响,但预计年进口食品仍将保持两位数的增长。
在众多进口食品中,包括生鲜在内的相当一部分品类高度依赖冷链物流。
疫情之下,与冷链物流相伴而来的是潜在的感染风险。吴尊友表示,即使是普通的冷链运输,病毒也可存活好几周。如果是在新冠疫情高发地区污染的物品,包括食品或外包装,经过冷链运输,可以把病毒带到非疫区,从而引起接触传播。
图为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批原箱进口巴西冻牛肉。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供图
弥补国内供应不足,进口冷链食品不能“一刀切”全面禁止
那么,是否应该像个别声音呼吁的那样,“一刀切”全面停止进口冷链食品呢?业界人士认为,就目前而言,这是“因噎废食、并不现实”。
原因在于,冷链产品风险防控目前已进入防疫新常态阶段。秦玉鸣指出,一方面,国外疫情仍然持续蔓延,此起彼伏,很多国家迎来了秋冬的第二波疫情高峰;另一方面,中国需要大量的进口产品弥补国内供应的不足,因此绝不能把进口产品全部拒之门外——这已经是共识、常识。
广大消费者也无须过度担心,但需注意食品卫生、好日做常防范。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微生物实验室主任李凤琴表示,大量科学数据表明食品不会感染新冠病毒,但有可能被污染:一是受到含有病毒的水、包装材料的污染,二是受到携带病毒的食品加工者的污染。
李凤琴建议,生产经营过程中要严格规范操作,做好食品加工环境包括食品包装材料的消毒,严禁病毒携带者或感染者经营食品。
“目前来看,无论是海关还是其他部门,都已经部署了严格的查验、消毒以及管控的手段。暴露出来的问题货品,从整体货品占比来说,是相当小的部分。”秦玉鸣表示。
广州海关所属南沙海关关员对转运入库冻品进行审核登记殷寿柏摄
提升口岸通关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11月12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海关总署进出口食品安全局局长毕克新表示,全国海关进一步加大了进口冷链食品的检疫力度。
一是进一步强化源头管控,与有冷链食品输华贸易的全部个国家的主管部门进行了沟通磋商。
二是暂停出现员工聚集性感染企业的产品输华,涉及20个国家99家生产企业。
三是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新冠病毒风险监测,共抽样检测样本个,检出核酸阳性结果13个。四是检出阳性后实施紧急预防性措施。
“因从印度尼西亚进口1批冻刺鲳鱼1个产品样本中检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按照海关总署公告年第号的规定,全国海关自即日起暂停接受……”打开海关总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