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医院排名 https://m-mip.39.net/nk/mipso_4679454.html在传统的中医文化中有很多特有的概念,比如气血、经络,虽然“血”的概念在很多学科都有讲述,但是“气”的概念是独有的,气血与经络的关系十分密切,可以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而在中医文化的养生之物里有一种东西似姜而非姜,此物内行气血而活血通经络,外散风寒而除痹,尤其是臂膀之痹,它善于活血,还减少脂肪。
此物就是姜黄,蛋有蛋黄、蟹有蟹黄,而姜黄与生姜无关,是姜科植物姜黄的根,因为形似姜而颜色发黄,泡水后还能染色,故此得民。
关于用姜黄养生的最早文献记载是在唐代的《新修本草》,当时收录民间高手的用法,并整理出姜黄“主心腹结积,下气破血,除风热”的养生用途。
后来《日华子本草》提出姜黄“主癥瘕血块”,比《新修本草》说得更为具体,又补充“通经期,主跌扑血瘀,主冷气”。
明代的李时珍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姜黄可以除臂膀的风寒湿之痹,“痹”是中医文化对关节活动不便、痛的一种说法。
此外,在古籍中还有很多关于姜黄的论述,比如《珍珠囊补遗》提到“姜黄能下气,破恶血之积”;《景岳全书》说姜黄“功与郁金稍同,而气味则尤烈”;《指掌》中提到“姜黄,消瘀破血,通经最捷”。
现代的本草类书籍又提出姜黄祛虫积而健脾胃的说法,它的主要养生益处还是在于“行气活血”四个字,所以可以分为三个方面论述。
一、用姜黄养生可以行气血,化瘀滞。
姜黄的特点是“辛散温通、苦泄”,尤其是作用于气血,所以既能活血行气,又能散瘀滞而通经络,尤其更为适宜心脉不通、肝胃气滞寒凝、寒凝或虫积于腹的气血瘀滞。
如果心脉不通、血瘀气滞就是胸阳不通的亚健康,可以出现憋得慌、犹如针刺,这类人养生可用姜黄搭档当归、木香、乌药,用以活血化瘀、行气;如果用姜黄搭档川芎、丹参也有等同的养生益处。
如果是心脉的寒气过重,心中寒凉、心阳不足,可用姜黄与肉桂,用醋汤为引喝之。肝胃气滞而寒气重的人,往往右侧的肋部会痛,而且不爱吃饭,养生可用姜黄与枳壳、桂心、灸甘草,用以梳理肝气、温中散寒。
寒气凝结于腹,或者虫积于腹,痛没有固定时间,偶尔出现,偶尔又消失,出现时不能忍受,可用姜黄与槟榔、干漆搭档,即散寒行气又活血杀虫。
二、用姜黄养生可以通经期。
姜黄能行肝之气血,而经期疏泄在五脏属肝,因此姜黄适合瘀血的经期亚健康,比如《圣济总录》中提到“月水滞涩”,就是因为血瘀而量少难出,可用姜黄与当归、白芍、丁香搭档,一起打碎成粉末,以温酒为引,在经期欲来未来之时喝下,可以条顺营血、活血通经。
如果“月水”经常提前而至,量少而难出,颜色赤红,属于血热而瘀,可用姜黄与牡丹皮、黄芩、地黄、当归、川芎搭档养生,用以活血化瘀、泻热通经。
三、用姜黄养生可以除臂膀之风寒湿痹。
姜黄有辛温的特点,能往外发散风寒湿邪,还能行气血、通经络,尤其适合臂膀、胳膊上的风寒湿痹等亚健康。
用姜黄与羌活、白术以及甘草搭档,可以去除上臂连及后背的寒湿之痹;用姜黄与海桐皮煮水喝可以祛除风寒的臂膀之痹。
除此之外,现代对姜黄的研究发现,用姜黄与制何首乌、法半夏、苍术各10分,15分的桑寄生、菟丝子、牛膝、丹参,12分的山楂、泽泻以及6分的地龙,可以适合血中脂肪多的人养生,如果便宜肝肾之阴不足,可以加枸杞、沙参各10分;痰浊的人可以搭档石菖蒲、瓜蒌各10分;痰瘀互结的人搭档海藻、昆布各10分。
中草药都有各自的特点,姜黄也不例外,煮水喝用3至10克为度,如果是打成粉末则用2至3克为宜,再就是如果血虚有血瘀可用它,但血瘀并没有血瘀就不可用他养生。
还有就是本草类文献虽然没有明确准妈妈是否可以用它养生,但是姜黄活血化瘀之力较强,有“破气下血”的特点,所以个人理解认为,准妈妈不适合用姜黄。
中医文化中的“气”、“经络”的概念是独有的,而“血”的概念也与现代理解的“血”略有差异,姜黄行气血活的养生益处虽好,但用它养生也要建立在很好的理解中医文化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