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初期是什么症状 https://m.39.net/pf/a_7282164.html白茯苓
茯苓这味药最主要的一个作用就是“利水渗湿”,使停留在体内的水湿从尿道排泄,所以经常会用于治疗“水湿不化成痰”和“小便不通”等症状,还因为可以“健脾祛湿”,所以也会用于“脾虚气弱”等症状,也是临床上常会使用到的药材,它在《药性四百味》中的总结为,“茯苓味淡,渗湿利窍,白化痰涎,疏通水道”,茯苓味甘淡,性平,主要有“利水除湿”,“宁心安神”,“益脾止泻”的作用。
而“茯苓”中的分类也是很多的,所以先说一说这些分类,我们一般常说到的“茯苓”指的就是“白茯苓”;而颜色淡红的便是“赤茯苓”,更偏重于“清热利湿”;环绕松根而生者,便是“茯神”,更偏重于“宁心安神”这个作用;“茯神”中的松根部分称为“茯神木”,用于“舒筋止挛”;“茯苓”外边的皮层部分为“茯苓皮”,偏重于“利水消肿”。说到“茯神木”,它可以治疗“心挛痛”,“神惊”,“健忘”,还可以“平肝熄风”,比如在治疗“心绞痛”之时,在辩证药材中加入一味“茯神木”,会有“止痛”的效果。
茯神
茯苓因为“淡渗利湿”,所以能“利尿消水”,不管五脏六腑身体各部出现了“水湿停留”的证候,都是可以使用“茯苓”来治疗的。如“脾虚湿停”引起的全身浮肿,可以使用“茯苓”配伍党参,白术,半夏,陈皮,猪苓,泽泻,桑皮,冬瓜皮等药材来治疗;胃和胸部有停痰宿水而导致的“满闷不食”可以用“茯苓”配伍党参,白术,枳实,橘皮,生姜等来治疗;我们所说的“悬饮”可以用它来配伍瓜蒌,川椒目,桑皮,苏子,葶苈子,橘红,桂枝,猪苓,泽泻,白蒺藜等来治疗。
茯苓味甘益脾,可以通过帮助“脾”来运化水湿而达到“健脾”的效果,如“脾虚湿盛”导致的“水泄”,可以用它来和党参,白术,猪苓,泽泻,藿香,车前子,芡实,伏龙肝等药材配伍治疗;还有便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参,术,茯苓,甘草”来治疗“脾虚气弱”等证候。现代医学研究,用桂苓术甘汤加炒白芍,木香,吴茱萸,肉豆蔻等来治疗“肠功能紊乱”能取得一些效果。茯苓还有“宁心安神”的作用,主要用于“心脾两虚”,“心神不宁”,“失眠健忘”等证候,常配合当归,白术,柏子仁,远志,枣仁,朱砂等同用。
赤茯苓
而拿“茯苓”和“猪苓”来比较,“猪苓”的“利水功能”比“茯苓”强得多,但是并没有“补益”的功效,多用于去邪,而不用于扶正;而“茯苓”淡渗利湿,宁心益脾,还兼顾有“补益”的作用,无论是“去邪”还是“扶正”都可以使用,但大多还是使用于“补益之剂”。需要注意的便是“阴虚”,“津液枯乏”的人群要慎用。
最后感谢大家阅读,如果有感兴趣的小伙盘可以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