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学中医最怕学到这样的知识 [复制链接]

1#

学中医,一开始学到的知识少,不要紧,慢慢积累就多了。就怕学到真假混合、似是而非的知识。

时不时有人问我,台湾某大师的课怎么样?因为网上很容易免费获取到他的教学视频,而且算命风水啥都讲,确实有吸引力。

我一般会回答:新手就不建议去学了,他讲的知识真假混合,有很多似是而非的知识,新手没有中医基础,无法鉴别真伪,学了容易掉坑里。另外,也比较偏激,比如排斥西医等,一旦入坑,就不太容易纠正过来。

如果你是有一定的中医基础,可能看他的课也会有收获,但要注意鉴别真伪,学起来就有点心累。

今天在这里,拿他讲的伤寒论来分析一下。

先声明一下,我没有要全盘否定他的意思,他有他的长处。但大师早已仙逝,所谓盖棺定论,不可能再更新视频了,讲的课里的错误也不可能再修订,所以这篇文章,主要的目的,是教一下想学他的课程的人,怎么来分析、鉴别真伪,达到吸收精华、弃其糟粕的目的。

讲课,口误一般来讲是难免的,比如把剂量讲错、把音读错,这个都可以理解,这都是小错误,不可避免的。

但是,把大方向讲错、把常识讲错,遇秋认为是不能接受的。不懂的可以不讲,但不能胡编乱造,误导别人。

今天在这里,直接贴大师的讲稿截图上来分析。太大的知识,可能要写书来剖析。而这一篇文章,就挑几个简单的小知识来分析一下。

分析:

咳嗽湿热黄痰还能用桂枝加厚朴杏仁汤?这绝对是大方向的错误。厚朴、杏仁都是温性药,桂枝汤是辛温解表药,整个方子是温性的,还能用在里热明显的病上?

另外,杏仁能去肺热?神农本草经里就写着“性甘温了”,到目前我还没有查到杏仁清肺热的记载。

这两个都是违反中医基本常识的说法。

分析:

干姜是老姜,生姜是偏嫩的姜。干姜是老的姜晒干的,不用炒的。当然,大师毕竟是大师,有可能他用的干姜都会自己炒一下,这个也不违反中药的炮制。但是,毕竟全国的干姜是不用炒了再用的。他这里讲的就是似是而非的知识。

炙甘草能壮胸阳?张仲景治胸痹,为什么没有用甘草?还能壮肺阳、心阳?这个恐怕是大师的独创。

吐血,必定要分寒热,寒性的吐血,用甘草干姜汤可能可行,但是如果热性的吐血,用甘草干姜汤,恐怕会出人命。

我们看张仲景写的:

脉浮热甚,而反灸之,此为实,实以虚治,因火而动,必咽燥吐血。[](《伤寒论》/卷第三/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

夫吐血,咳逆上气,其脉数而有热,不得卧者,死。(《金匮要略》/卷中/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很显然,这两种吐血都是有热,再喝甘草干姜汤估计要加速死亡。

治吐血用寒凉药,张仲景就有: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金匮要略》/卷中/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心气不足,吐血,衄血,泻心汤主之。(《金匮要略》/卷中/惊悸吐血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如果说柏叶汤里还有干姜、艾叶是温性药的话,那么泻心里只有大黄、黄连、黄芩,总该全是纯寒药了吧?而且是苦寒!后世用寒凉药治吐血的,就更多了。大师只顾批判别人,讲《伤寒论》的时候恐怕还没有读《金匮要略》,要不肯定不会这样讲。

所以,吐血要先分寒热,不能只会用热药,会出大事。要是新手把他讲的当真理,还真有可能会出人命。

分析:

肠子上的血管堵塞会不会导致肠套叠,这个不好说。但是,瘀血导致的疼痛应该是刺痛。

白芍一般都认为是养阴血的,没想到大师却说它破血、活血的力量很强。如果说刺痛说成绞痛,是口误,这里显然不可能是口误,只能说确实讲错了。

分析:

附子是最黑的中药?附子是皮黑肉白的,即使就是最黑的黑顺片,也不过是外皮黑褐色,切面暗黄色,半透明状,其他的炮制饮片黄白色为主。而黑顺片的暗黄色,也不是天然色,用调色液使附片染成浓茶色。染一下色就能具备相应颜色对应的功效?这个估计要大师开光并配合风水才行。

另外,确实有盐附子是比较咸,但是,常用的黑顺片、白附片、淡附片、炮附子,都不怎么咸或不咸,因为都是要把胆巴浸泡干净。当然,以次充好的附片,咸不咸就不好说了。

附子和乌头是同一植物毛茛科植物乌头AconitumcarmichaeliiDebx.的不同部位,附子是侧根,乌头是主根。而附子是在每年的11月下旬至12月中旬,第二年7月中、下旬采收,而不是三年才采收。(《中国附子》,李世臣,中国中药出版社,.1)

生附子,一般是直接切片晒干就可以了。自古以来,主要都是用胆巴浸泡,基本没有用白矾来泡的。这个就当大师口误吧。

附子一吃下去,汗马上会止掉?信一半就好了。看了他的视频的新手,对中医的信心都会爆棚的,这是好事情,也是坏事情。对中医有信心,就会坚持学习。太过于自信,其实就是无知了,就会觉得其他人都是庸医,治病不能覆杯而愈,是没达到大师的水平,大师才是天下第一。

附子要桂枝汤才能止汗?

心下痞,而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主之。[](《伤寒论》/卷第四/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下第七/)

这条显然没有用桂枝汤,也一样能治汗出。附子能固表,是独立的功效,不需要和其他药搭配。桂枝汤本身也能治自汗出,两者功效相加,固表效果更好,这个是没错的。但是不能讲成附子没有桂枝汤就固不了表。

分析:

甘遂是逐水药,这没错。即使就是病人元气大伤,但也不至于一吃下去就成皮包骨了。一钱就是3克,吃3克下去,恐怕确实很危险,但是大师一出手,就很惊人,补津液居然是用石膏人参!甘遂是苦寒药,纠正应该用温热药,这是常识,结果大师却用上寒凉的石膏!当然,这种病情千百年也碰不到一个,所以讲错了也没事,至少不会出人命。

好了,就先分析到这里。

大师讲的伤寒论,不能说是全是错的,也有很多是对的。但是对的和错的混在一起,真真假假,即使就是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要挑出正确的知识来学习,也很费神,心累。

我知道,看过大师视频的人,看到这篇文章可能会接受不了,因为一直觉得大师就是神医,怎么可能讲错?肯定是其他中医书讲错了,因为其他中医都是庸医。

我和大师无怨无仇,只是问的人多了,写个文章分析一下,给需要的人看看,仅此而已。

可能有人会说,对不对有什么要紧呢,至少他这个是免费的呀。唉,那你当没看过这篇文章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