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胃的自述求求你们放过我吧大医本草堂 [复制链接]

1#

过年之后,因为受疫情影响,

复工和开学的时间,改了又改拖了又拖。

大家被迫宅在家中,有些人成了中华小当家,

但也有些人晚睡晚起,三餐并到一餐吃,

完全打破了正常的饮食作息规律。

那些肆意糟蹋身体的人却不知道,

这种缺乏自律的快感,

总有一天会让你付出痛苦的代价。

下面是一个胃的自述,

希望你看完能懂得珍惜自己的身体。

写在最后:

很多年轻人信奉“喝酒配枸杞”的养生之道,认为自己还很年轻,即便胃出现问题也可以自愈,常常把“养养胃就好了”挂在嘴边。

可是当不良的饮食习惯成为日常,那些胃出血、胃溃疡、胃炎等很小的病症,就会不断积攒,总有一天变成萎缩性胃炎,甚至胃癌……

那时候再后悔,就晚了!!!

胃是我们人体最强大的消化器官,同时它也是脆弱和敏感的,当胃出现问题时,很多并发症也会接踵而至,比如缺铁性贫血、食道炎、咽炎、胆结石等等。

只有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才能确保它的健康。而胃健康了,我们人体的健康才有了保障。

所以,希望你不管再忙,也要好好吃饭,好好养胃,对你的胃负责,就是对你的未来负责!

那么又如何养胃呢?给大家推荐几款养胃的药食同源

1、鸡内金

中医认为它入胃经、小肠经和膀胱经。临床研究发现,它有提高胃液分泌量、酸度和消化能力的作用,可以让胃的蠕动得到加强、排空加快。它对于米面、肉食等食物带来的食滞之症有很好的疗效,而且,它的安全性很高,很多时候被用来治疗小儿的消化不良。所以,鸡内金仿佛是一针胃的强心剂,给胃增添动力。

鸡内金不但能消脾胃之积,无论脏腑何处有积,鸡内金皆能消之,是以男子痃癖,女子症瘕,久久服之,皆能治愈。又凡虚劳之证,其经络多瘀滞,加鸡内金于滋补药中,以化其经络之瘀滞,而病始可愈。至以治室女月信一次未见者,尤为要药。盖以能助当归、白芍以通经,又能助健补脾胃之药,多进饮食以生血也。

2、山楂

山楂,亦食亦药

山楂之所以为我们所熟知是因为冰糖葫芦,但其实山楂还是一种中药材,其味酸甘,性微温,属肝胆脾经。通常山楂为人所知的作用是消食、开胃、健胃。吃多了胃胀可以吃一点山楂来缓解,原理就是利用山楂的消食。但是山楂虽小,作用却不仅仅只有消食、开胃这么简单。

中医一直在对山楂的药理进行研究,发现山楂还有降血脂、抗肿瘤、抗癌、抗衰老、活血化瘀等功效,其中山楂的降血脂和抗肿瘤的功效尤为明显。中医建议,老人家们在血脂有点偏高时,可以适量地食用山楂,起到一定的降血脂的作用。目前市面上也已经出现了以山楂为原料的山楂降脂片,中医提醒,老人在发现血脂明显高于正常值时,一定要及时就医,药品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不能单纯靠山楂食疗降脂。另外,平日常吃山楂,对于心血管疾病、肿瘤等有预防保健作用。

3、茯苓

茯苓。茯苓味甘、淡、百性平,有健脾和胃的功效,能除湿利水,还有抗衰度老的作用。除了最常见的茯苓饼,还可以将茯苓打磨成粉后放入粥中食用知,或拌蜂蜜后抹到糕点上蒸熟食用。《本草纲目》道中记载着茯苓气味淡而渗,其性上行,生津液,开腠理,滋水源而下降,利小便,故张专洁古谓其属阳,浮而升,言其性也;东垣谓其为阳中之阴,降而下属,言其功也。

茯苓+鸡内金+山楂

三种食材科学搭配养胃梗健康

这三种食材放到一起的比例又是多少呢?有没有一种产品能把三种食材结合到一起呢?

今天就给大家送来福利,搜遍全网找到这款山楂六物膏,由麦芽,山药,陈皮,鸡内金,山楂,茯苓六种食材所组成,可粗而配比更进康。

健脾胃双穴:足三里穴和腹哀穴

1、熟知的穴位:足三里穴

足三里是我们所熟知的穴位,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四横指)、胫骨边缘,距胫骨前嵴一横指,当胫骨前肌上,是足阳明胃经的合穴,专门治疗胃的病症,比如胃胀、胃痛、食欲下降等。

当出现胃疼的时候,里面是痉挛的状态,腹壁腹肌都会收缩。在胸部的胸廓到骨盆的髂骨、耻骨之间,只有腹直肌是纵行的,当腹直肌收缩,人就会前倾。人处于前倾位的时候,小腿正面那块肌肉叫胫骨前肌,即足三里经过的肌肉,就会收缩,在肌肉上的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等胃肠的下合穴就会出现反应。

2、错过的穴位:腹哀穴

程博士给出的第一个错过的穴位是腹哀穴,并说,在有些时候,腹哀穴比足三里穴对脾胃的帮助会更大。腹哀穴是足太阴脾经的穴位,脾主肌肉四肢,肌肉附着在腹腔的脏器之上,肌肉的张力影响腹腔的压力,腹腔压力正常,胃肠的蠕动才有正常的节律。

腹直肌是腹部、胸廓和髂骨、耻骨相互联系的纵行的肌肉,附着在肋骨下方的位置。腹哀穴位于腹部中线旁开四指,肋骨下缘的地方,触摸肋骨下缘会摸到明显的颗粒感。

肌肉附着在骨头边上,有筋膜,经常拉拽,会出现一些炎性的反应,皱褶或阳性点,腹哀穴刚好位于这种特殊的阳性点关键部位上,经常按一按,有利于缓解胃肠不适。

把手掌放在肋骨下缘,手掌凸起来,用掌指关节骨头位置,放到肋骨的边上,沿着肋骨的边缘擦。

加速胃肠蠕动,缓解胃肠不适。

不要隔着太厚的衣服,最好直接放在皮肤表面,速度不限制。

3、肚脐形状判断脾胃健康

肚脐有很多形状,圆形、横一字形,竖一字形、正三角形、倒三角形、S形、Z形等,通过肚脐可以诊断很多疾病。

《黄帝内经》中说到,在肚脐周围有很多经脉,五脏在肚脐周围分属于不同的位置,肝有肝脉、肾有肾脉、脾有脾脉、心有心脉、肺有肺脉。竖一字形和圆形是比较好的肚脐,如果肚脐的形状发生一些变化,往往预示着一些病的出现。

脐上腹部紧张,脐下松弛,会呈现三角形的肚脐,一般来说胃可能会有问题。这类人胃痛胃胀很常见,往往是食欲不好,消化能力比较差,时间久了容易出现胃火。一般可以通过按摩腹哀穴得到缓解,如果症状严重,一定要及时就医。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