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是怎样造成的手工粉条劲道更赚钱
□通讯员杨富强韩丛珊本报李铁兵
日前,在临城县石城乡鹿庄村农民王丰群家看到,几个人正在忙着制作粉条。“我们村有加工粉条的传统,加工手艺也是代代相传,堪称一流。”王丰群自豪地说,他们这里的粉条全由本村地里的红薯手工加工而成,口感好、劲道,十里八乡人人皆知。
近年来,石城乡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通过大户带动、建立示范点等多种途径,大力推广薯类、谷类、黍类、豆类等多种杂粮种植,成为远近闻名的“杂粮之乡”,特别是鹿庄、白台峪等10余村的手工红薯粉条远近闻名。
“红薯粉条加工技术极其复杂,从薯种的选择到传统工艺的制作都有讲究,要经过选薯、清洗、粉碎、打浆、过滤、沉淀、合浆、冲打、煮炼、冷却、晾晒等10多道工序,其中合浆、冲打最费工夫,也最考究技术。使用红薯纯芡制作粉条,不添加任何胶质,生产出来的粉条韧性极强,久煮不烂,口感很好。”王丰群乐呵呵地说,他们这种小规模的家庭作坊,每年冬初忙一段时间,虽然辛苦,可生产粉条的收入能达三、四万元,远远超过一般农户一年的收入。
看到鹿庄村民加工粉条实现了发家致富,周边路家洞、西冷水等村也跟着扩大了红薯种植面积,并开始发展粉条加工。如今,全乡手工粉条加工作坊已达120余个,从业群众超过了600余人,粉条加工逐渐形成了一种产业。鹿庄村还准备成立一个红薯粉条加工合作社,申请品牌专利,统一种植、加工、销售,把手工粉条打造成标准化的绿色产品,带动村民集体致富。